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父老乡亲(2)

时间:2023-05-0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巨才 点击:


    次年秋,阎红彦、吴岱峰领导的晋西游击队战略转移,东渡黄河回到陕北,与安定县委取得联系。马文瑞召开会议,为队伍筹集物资补给,选拔优秀青年入伍,游击队由三十人壮大到一百多人。这支队伍武器充足,每人长短两支枪,成员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战斗力很强,是陕北唯一一支真正由党组建和领导的军队。队伍经过充实整训,如虎添翼,转战数千里,先后取得安定、安塞、延川、保安、横山及三边等地许多重大战役的胜利,声威远播,民心大振。后来与刘志丹联络的民间武装会合,组成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后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和红二十六军,驰骋西北诸省,成为红军主力部队。

    马文瑞在任家砭待了两年零八个月。初来时,生活方面主要由任丰盛的侄女、任广盛的女儿任志贞关照。任志贞泼辣直爽,积极上进,经常鼓动妇女反对封建礼教,教她们唱歌识字,在瓦窑堡女子高校上学时,一面学习,一面了解敌人动向,给地下党传递消息,印发标语传单,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反动派的丑行劣迹,表现非常勇敢。马文瑞对她悉心培养,亲自主持她的入党仪式。

    任志贞后经再三请求,被派往陕北游击支队一分队,是陕北红军第一位女指导员。她苦练杀敌本领,双手会打盒子枪,成为远近知名、敌人闻风丧胆的神枪手。不幸在一次战斗失利后被敌人抓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与丈夫白得胜(游击队队长)一起被枪杀在瓦窑堡南门外,年仅二十岁。

    马文瑞对这位学生和战友一往情深,对她的牺牲无比痛惜,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任志贞同志被捕后表现很坚定、很英勇,敌人从她嘴里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才决定杀害她。她临刑的场面也是极其壮烈、感人的。从瓦窑堡的米粮山牢房到南门外的刑场,有好长一段路,她以一个共产党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昂首挺胸,面无惧色,步伐坚定地走完了这最后的征程。有的群众向她敬酒、敬饭,她就乘机宣传革命,激励人民。临刑时,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对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她的死,在瓦窑堡,在安定一带,在陕北,影响很大。她的名字,成为革命楷模、红军英雄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延安歌舞团根据烈士事迹,邀请国家著名导演执导,编排了一台大型歌剧,剧名就叫《任志贞》,在省内外演出,引起轰动。而后筹拍电影,剧作家为了凸显英雄成长的历程,刻意加大剧中“马书记”的戏份,剧本送马文瑞征求意见,马审看后说,这是写任志贞的,不是宣扬其他人的,必须大改。二十多年过去,事情尚付阙如。

    马文瑞在中央工作时,有次到延安视察,任家砭几位上年纪的老乡闻讯赶去,结果被保卫人员挡在宾馆门外,等了半天,没能见上一面。马老事后听说此事,心情非常沉重。这位当年毛泽东曾为之题写“密切联系群众”奖状的老共产党员不无怅惘地感叹道,哪有共产党人怕群众的道理!

    2004年1月3日,马老溘然长逝。病危时,他让家人取来纸笔,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想念延安。

    曹老

    见罢曹老20多年了。春节前夕,从电视上看到他与前去看望的中央首长一起谈笑风生,互祝新年的情景,不禁想到那句令人振奋的歌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曹老1934年投身革命,1941年调到边区保安处,负责鄜县黑水寺一带的情报工作。那是一个在毛泽东著作中多次提到的红白交界,摩擦不断的区域,敌我穿插,社情复杂,随时都有危险。曹老以一个游乡“箩客”的身份作掩护,在给庄户人家箍箩子,与老乡们开玩笑、拉家常的当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准确无误地完成了一次次情报搜集、传递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全国解放后,曹老先后在省公安厅和公安部门任职,但总感“不如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来得痛快”,后又重回延安。1958年,地委派他到鄜县任县委书记。在担任书记的几年里,曹老仍和当年一样,不辞艰险劳苦,不避风霜雨雪,带领区乡干部长年奋战在基层第一线,使县上各项事业有了明显起色。特别是在大刮“共产风”的那段日子里,鄜县在政策把握上较为平稳,全县没有发生人口外流,还接纳了不少安徽、河南等地来的灾民。他的“仁政观念”和“右倾思想”尽管也受到过指责,但老百姓一直记得他的好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