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家庭关系论(一):中西文化与家庭代沟(2)

时间:2022-05-1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老庄友华 点击:

  人们在世俗中,依旧争相人情练达,习惯于讲道德、而不是讲规则,且道德标准大都要求别人、并不约束自己……结果是人际关系充满模糊感,家庭成员缺乏界限感。表现为严于律人、宽于待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大众的家庭观念,应当处于转型过渡期,新旧文化还在相互混杂、相互矛盾,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共识。说不清现在是传统儒家、是基都教、还是社会主义?大概只能说半中半西,不中不西,什么都不缺,也什么都不是。

  家庭的代际矛盾,其表现与根源,主要都在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伦理、自我概念、家庭观念之间的碰撞冲突。而长辈与晚辈,各自都有一些认知误区:

  老一辈的突出问题,在于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缺乏界限感。

  年长的父母,传统观念更多一些。为儿女在情感、钱财、精力等方面的付出,大都竭尽所能、不遗余力,从不拿自己当“外人”,儿女的事“当然”就是自己的事。以致于儿女成年了,仍旧习惯于从生活到工作处处插手。

  不少老人浑不觉,如今不比从前了,儿女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成年人都该有独立的人格、自主的生活。而且老一辈的认知,有些可能已经过时、并不正确。儿女因此而反感反抗,道理还是很充分的。

  下一代的主要问题,则是对权力义务对等的原则充满模糊感。

  年轻的儿女,大体中西文化半掺。在中式家庭,享有远比西方孩子更多的福利。且不说上大学、出国留学等费用,好多人成家前后,若没有父母的无私资助,何时才能买房?若不是父母甘做倒贴的“保姆”,小家庭的生活与经济,还能不能正常运转?

  有些晚辈太自我,享受“啃老”福利,可以心安理得中国化。声张自主权利,又能理直气壮西方化。对父母管闲事之类,也不能给予少许的宽容体谅……后浪们声讨孝道违背人性、养儿防老不道德,也该不缺道理。只是,如果身为家庭福利的受益者,声调要不要调低点?须知,亲情之间需要互动,权利义务对等亦是天理。

  许多年迈的父母发帖,对于儿女的冷漠及厌烦,深感失望与痛心。有一篇网传热文问道:《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

  05

  亲情关系血浓于水,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但亲情关系,也还具有社会属性,不能免受各种社会思想、环境和风气的影响。

  按玛列祖义论述,家庭起源于私有制,也将随着私有制一起消亡。所谓供产供妻,并不是某些势力凭空污蔑。洪色膏棉消灭家庭的社会实践,虽说太激进太抱力,终归是符合经典教义的革命行动。

  马客思有一段名言:“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这种说法可能很极端,但是含有深邃的洞见:政治经济、道德观念等社会存在,对家庭关系影响巨大,不可能不渗透到家庭、影响到亲情。

  亲情的爱与奉献,大量存在且令人神往。但种种利益关系,也真实存在于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在家里谁更受尊重、更多话语权,通常无关长幼为序,而是取决于社会地位、身家财富、对家庭的贡献。古人所言当不虚: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相同的亲情关系,并不是天然就能受到同等看待。假如两种父亲,一个充满爱心、照顾家庭,另一个自私刻薄、酗酒打人,儿女能不能同样的敬重?再如两个儿子,一个善良自信、聪明踏实,另一个猥琐贪婪、作奸犯科,父母会不会同等的疼爱?而且历史上现实中,都真实存在许多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反目成仇、痛下狠手……我曾对晚辈说过一句很难听的大实话:亲情并不代表一切!

  传统文化既尊崇礼仪廉耻,又信服权谋势利。社会风气如果倒向后者,个人要独善其身,也只能保证自己不负于人。那么,我们对待亲情关系,除了尽可能付出关爱,是不是也该保留一分客观理性?

  亲情总是充满温馨,理性常会透出凉意。然而,要是没有清醒的认知、良好的互动,亲情之间的脉脉温情,会不会也终将难以稳固、不可持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