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修炼口才七十二变(2)

时间:2022-05-1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华 点击:
口才胜金:一分钟打动人心的82个说话技巧(全文在线阅读)   >   修炼口才七十二变(2)
  想要战胜在众人面前说话所带来的恐惧,最好的办法是强迫自己多在众人面前说话。这种方法听起来好像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却是大多数成功者的经验总结。在众人面前说话,不但能帮助我们熟悉这一行为,而且让我们逐渐摸索到当众说话的诀窍。我们总是会下意识地逃避自己不擅长和害怕的事情,这是人类的本能,也是我们的弱点之一。一旦你成功打败了这种弱点,你的人生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案例分享:
 
  文学大师萧伯纳的口才和他的文学才能一样,让每一个跟他接触过的人敬佩和欣赏,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他都能挥洒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这一才能。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岁的时候,他都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胆小鬼”。
 
  一次,已经小有名气的他参加了一个学者的辩论会。会上,他做了平生第一次正式的讲演,但是效果却让本来信心满满的他十分沮丧。他一讲完,就引起了那些听众的大笑。尽管这些笑声并不都是嘲笑他,但对自尊心极强的他却是极大的刺激。他觉得自己愚蠢至极,同时也并不因此而放弃。他知道,好口才并不是上帝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的训练逐渐培养起来的。
 
  他找到了最直接的训练方法,那就是抓住每一个公开说话的场合发表演说。一开始的训练自然很不成功,但他体内不服输的基因已经被挑战起来了。在那段时间里,不管是在公园、市场,还是码头和学校,不管是挤满听众的演讲大厅,还是不过数人的地下室,到处看得到他慷慨陈词的身影。他强迫自己勇敢面对那些奇怪的眼光,其中当然有不少是恶意的嘲讽。同时,他也不忘总结经验教训。每次演讲过后回到家,他都会在第一时间里回味演讲过程,找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
 
  经验总结:
 
  看了这个案例之后,我们恐怕会想:萧伯纳拥有令人赞叹的口才,也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的确如此,只要我们能像萧伯纳一样,强迫自己尽量多地在公开场合说话,那么很快,你就能成为第二个萧伯纳,甚至一个超越他口才的人。
 
  绝大多数人都是常人,那些伟大的人之所以能展现与众不同的才华,多半是他曾在这方面付出过不同于常人的努力。当众说话是让很多人害怕的事情,甚至一让他在公开场合说话,他可能就产生异常的惧怕的感觉。这毫不夸张。1993年,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对数万人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30%的人惧怕死亡,而有43%、甚至更多的人惧怕在公众场合讲话。这个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像你我一样惧怕当众说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惟其如此,如果能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感,自然就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萧伯纳提高自己口才的方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们也能尽量多的在公共场合说话,那么也能自然而然地克服这种困难。强迫自己在公众场合讲话,是天然的一种方法,不仅帮助我们克服恐惧本身,而且有助于我们建立勇气和自信。
 
  在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方面,有两点特别重要:
 
  第一点,是要弄清自己为什么害怕当众说话。我们已经知道,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害怕当众说话。但是,每个人害怕当众说话的重点可能略有不同,比如,有的主要因为害怕听众不喜欢,也有人可能因为曾经有过这方面的失败经验。不管原因如何,找出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加以有针对性地解决。
 
  第二点,我们应该尽量做好当众说话的准备。有备无患总比临场发挥更让人放心。如果你完全没有准备,对自己所想要谈论的话题不熟悉,或者对听众所关心的问题没有研究,何来的自信和成功呢?如果未经准备地出现在听众面前,恐怕与未穿衣服一样会局促不安的。
 
  专家点拨:
 
  当众说话滔滔不绝者,和那些一当众说话就语无伦次的人,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的差别。他们的差别可能只在于,前者是经过了若干的训练,而后者却没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
 
  把说话看成是一种幸福,不要当成负担
 
  说话的效果和我们说话时的状态有很直接的关系,因为话语所表达的并不仅仅是干巴巴的语言,还传达给对方丰富的表情、情绪。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些真正喜欢说话的人,所说出来的话有明显不同的魅力。从这个角度说,为了让我们的言谈更加精彩,我们应该主动爱上说话。
 
  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人因为惧怕讲话,把说话当成是一种负担。不过,只要想到人类的语言是我们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天赋,另外,我们中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没有说话的能力,就更加应该珍惜说话的能力了。
 
  案例分享:
 
  一个单身女人独自抚养着3个孩子。她非常爱他们,她的行为也足以证明她一直努力尽做一个好母亲--她不但要指导他们做家庭作业,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同时做两份工作以便能供养他们。但是,她很少跟他们说话,这一方面是因为她天性沉默寡言,另一方面也因为,她觉得多说话是无益的,自己家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少一天到晚的声音。
 
  不知不觉间,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他们都离开了家,因为大家都在为各自的事业打拼,而且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家庭,她感到十分冷清,也十分孤独。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她才真正感到能和孩子们多说话,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现在,她如果太想孩子们,她可能会打电话给他们,但经常没说几句就会挂掉电话,因为她根本不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她很后悔,为什么以前不好好跟孩子们说话,多了解他们一些呢?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太晚:在60岁那年,她的喉咙发生已经发生了病变,在进行手术后,她就永远变成了一个无法说话的人。
 
  经验总结:
 
  我们通常的经验是,如果我们拥有某件东西,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一旦失去,就开始发觉它的重要性。这位妈妈就是如此。上天,或者说我们人类的祖先让我们说话的能力,就是用来和别人交流的。和别人说话,不仅能让我们打好各种人脉基础,而且也能为幸福生活添砖加瓦。既然说话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不能主动起来呢?
 
  但是如果把说话当成是一种负担,甚至是再亲的人也会发生隔阂和误会。退一步说,仅仅从现实角度考虑,我们也应该爱上说话。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心情愉悦,那么我们就会事半功倍,效率极高,而且各种想法层出不穷。说话也是一样,自己越是紧张、严谨就越说不出话来。如果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做基础,那么我们所讲的话就会很通畅,往往有比往常更多的妙语出现。这充分证明了我们说话的心态和我们表达效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当我们发现说话的好处,喜欢上说话的时候,我们才能自由发挥。一旦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说话就会变成很自然的事情。
 
  专家点拨:
 
  1.如果你一生都保持幸福的说话心态,那么你将毫无疑问地变成拥有卓越口才的人。我们的感受通过语言加以反映,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水平的发展,这是一种双向感应。
 
  2.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心理暗示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口才得到最佳的发挥。
 
  广博的知识才能让你有话可说
 
  你接触的人千千万万,你的脑存量就要包罗万象
 
  要想和人打好关系,首要的前提是和对方有共同话题。如果不了解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一切就无从谈起。在无法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我们至少应该尽可能对对方了解更多。我们平时在生活、工作中所接触的人可谓种类繁多,因此需要广泛地了解各种各类的知识和信息,初步武装自己的大脑。
 
  有些人只用三言两语便能和一个陌生人一见如故,这是口才术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口才高手之所以能够轻易地成功,除了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外,实在和他了解的对方大概情况有很大关系。因此,如果想要和每个不同的谈话对象都游刃有余地对话,首先要拥有一个知识储备量繁多的大脑。
 
  案例分享: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他在很多方面都很成功,也是一个交际能手,或者说,他的成功中也有他优越的交际才能的功劳。在还没有被选为总统时,他就开始注意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尽量使自己对每个行业的人都能熟练地对话。在一次重要的宴会上,席间坐着许多罗斯福并不认识的人,但他很快从自己熟悉的记者那里,把自己想认识人的情况打听得十分清楚,之后就主动叫出他们的名字,并和他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些人后来就成了罗斯福竞选总统时的有力支持者。当上总统后,罗斯福几乎已经无暇研究交际,但他仍然能跟任何一位来访者顺利交谈。不管对方是教授还是牧童,是学生还是经理,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赢得对方的好感,并让彼此的话题不断。他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在每次接见来访者的前一天晚上,罗斯福都会让秘书替他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方的专业领域要有所了解。这样,他就能了解所有了。
 
  经验总结:
 
  如果我们能像罗斯福一样注意增加自己脑海的知识储备了,那么无论和谁交谈,都可以一交谈就有的放矢,抓住对方关心的话题。否则,即使你有三寸不烂之舌,最后也就只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旦我们有了一定知识储备,那么我们就能和不同职位、不同行业、不同经历的人畅所欲言,说对方喜欢听的话,也能和对方谈论他最熟悉的话题。这本身就是一种交际的艺术和智慧,能让我们的交际走向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你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你一定能让对方发现你与众不同的气质修养,因此更加尊重和信任你。
 
  那么该怎么提高自己的脑容量?我们需要平时多积累。有下面一些方法可以供参考:
 
  1、多读书、多看报。
 
  报纸、杂志和书是我们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我们读书看报的时候,还可以准备纸笔,把一些重要信息勾勒出来,或者抄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
 
  2多观察,勤思考。
 
  我们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多留心在社会上或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此外,我们还需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让自己的见识更有广度和深度。只要我们能有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敏感性,就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和经验,进而提高自己的脑容量。
 
  3.多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
 
  和人交流能直接提高你的见识、水平,你试着和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广泛的接触一定能让我们有很大的提高。
 
  专家点拨:
 
  1.看对象说话是一种较高的交际才能,我们需要使用对方认同的语言,并且谈论对方熟悉和关心的话题,以达到迎合对方心理的目的。
 
  2.不管和谁交谈,一定要讲他们感兴趣的事,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始终把握话题的方向。
 
  言之有物,才能不会让人看低
 
  真正会讲话的人,并不见得说得很多,但他的谈话内容一定要能够触及问题的实质,并能提出解决办法。并且,吸引人的讲话一般都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让听者一目了然,而不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说什么。只有当有了明确的观点、以及实质性的谈话内容,才能吸引住听者。此外,作为一个明智的说话者,他会为自己的观点寻找合适的论证材料,尽量使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形象血肉丰满。
 
  案例分享:
 
  20世纪30年代,郁达夫曾经被邀请到福州做一次学术性演讲。当时学术界弥漫着一股官僚学究气,到处都充满了冗长空洞的演讲。郁达夫十分反感这种空耗时间和生命的做法。他本来不打算接受邀请,但是主办方一再要求,郁达夫还是去参加演讲。轮到他讲话的时候,他跑上讲台,迅速地在黑板上写下“快、短、命”三个大字,随后开始了他的演讲:
 
  “我今天讲的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快、短、命’就是这三个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简明扼要;‘命’就是不离题。说话和作文都是一样,不能说得天花乱坠,离题万里。完了!”
 
  郁达夫的演讲一共不到2分钟的时间。听众反应过来后,立即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经验总结:
 
  郁达夫这次演讲的内容绝不亚于那些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他先把自己的观点概括成三个字,这样就突出了中心,并加强在听众心目中的印象;而简明扼要的说明,以及就地取材,现身说法作出正面论证,可以说是戛然而止、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不论是讲话还是演讲,如果太长多半往往都空洞无物,不仅无法使听众受益,还浪费了大家大量的时间;有时即便有内容,但因为过于冗长,让听众抓不住重点,在情绪上也感到烦闷。因此,我们在说话或演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和内容的配合,该少说尽量少说,而且一定要有实质性的内容,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听众喜欢的谈话内容一般是具体而生动的,那些枯燥无味的说辞容易让他们感到厌倦。
 
  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让自己的语言内容充实。我们必须记住并灵活运用“5W”公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充满生气和活力。所谓的5W就是指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以及过程)。这原本是最基本的概念,但却有神奇的功效:
 
  1.它能使内容本身更显得真实,观点更显得具有说服力。
 
  2.构成完整的叙事、丰富的情节,以及生动的形象,更能吸引听众。
 
  3.有利于我们整理思绪,讲话就会有条理,不零乱,不颠三倒四,内容会完整,不丢三落四。
 
  4.让听众容易记住,且能回味无穷。
 
  除了这5个“W”之外,我们应该尽量做到精简,否则就有冗长的嫌疑。
 
  专家点拨:
 
  1.尽管讲话要有技巧性,但千万不要让空洞的形式害了你说话的内容。
 
  2.在保持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我们要尽量“精简”自己的说话内容。
 
  “窃”书中所言,孔乙己也潇洒
 
  口才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教育修养、学识水平、思辨能力。如果想要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不能一味地追求技巧,还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水平。好的口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平时持续不断的积累和锻炼。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合理运用书本等媒质中的知识,一方面指的是要懂得去收集,另一方面则是要懂得灵活运用。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用在说话上也一样。如果我们广泛阅读,懂得吸收书本的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那么即使是如“孔乙己”般的穷酸秀才,也能表现出好的口才。
 
  案例分享:
 
  有个教育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想开办一所学校,但是缺少资金,于是发动自己的朋友去募捐。募捐自然很困难的。他吃了不少闭门羹,心灰意冷地准备放弃这项工作,他甚至引用“十叩柴扉九不开”来说明募捐困难的情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