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自强+合作:会生存者才会有发展(3)

时间:2023-03-2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艳丽 点击:

    父母常常希望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不吃亏,但是孩子连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在社会生活中表达意愿、实现愿望呢?

    德国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多年后得出确切的结论:争辩是孩子走向成熟之路的重要一步。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更富有创意和领袖气质。

    在“争论教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实例,几乎所有巧舌如簧的人,在年幼时一定会和他人争论,说服别人,其中自然也包括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

    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家气质,正是在和父亲的辩论中日渐积累的,同样,丰子恺鼓励孩子在与大人交谈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

    孩子争辩的时候,表明他在组织语言表达观点,并要分析对方的观点,找到破绽加以辩驳。这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促进大脑发育,一是增加家庭互动氛围,更利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

    孩子争辩并不是不尊重父母的表现,既然真理只会越辩越明,父母又何须担心自己的威严会在争辩中消失呢?但是提倡争辩,并不是说让孩子胡搅蛮缠、随心所欲、口不择言。争辩是在讲明自己的道理,一旦孩子违背了这个原则,父母就应该制止。另外,争辩也不是凡事都要争论,那只会让生活陷入混乱,让孩子争论,是在让他发表有价值的观点,生活中应有的基本原则,是不提倡争辩的。

    家务劳动人人有份

    曾国藩曾经说过:看一个家族是否能够兴旺地延续下去,只要是看后代的表现就知道了。看后代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其一就是看孩子是否早起,不贪睡的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其二就是看孩子是否读圣贤书,读圣贤书的孩子通达事理,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会走得更顺;其三就是看孩子有没有做家务劳动,经常做家务劳动的孩子不会是娇生惯养,将来会懂得承担责任。

    中国有句古话叫“习劳知感恩”,一个孩子只有经常做家务,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翻阅各种古代的教子格言,无一例外都会提到要孩子参加劳动。“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并亲自检点。”中国古代的这些小朋友大约在4岁左右就开始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这使他们从小就具备了很强的做事能力,在中国的历史上,二十几岁就当县长的例子,非常之多。

    很多的家长会担心如果让孩子做家务劳动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事实上,做家务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相反还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因为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进而就激发孩子的孝心,当孩子要立志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时候,他们学习的动力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小的时候经常帮助妈妈一起收麦子,当他劳动累了在田间休息的时候,就会看着一片麦地暗暗在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父母不再这样辛苦地生活。后来这成了他积极工作的动力,就是小时候的辛劳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会更加体谅父母,而且劳动是让孩子接受锻炼的最好方式,经过劳动的孩子不仅身体会更加强壮,而且在做事的时候会显得更加干练。当走到社会中,懂得做人做事的孩子会更加受到长辈的爱护和提拔。

    有一个小学老师曾经说到:“有一次大家集体做饭,要800人的量,我在那里负责洗碗。这时有一位长者走了过来,看看我说:看你洗碗的样子就知道你从小太好命了。当时我听到这话很吃惊,自己的底细被别人一眼看了出来。因为我在家从来都没有做过家务,只要跑去做家务,奶奶就会过来,奶奶一过来,妈妈就会过来,而妈妈一过来,我的姐姐就会过来,我没有机会做家务。因为从小没有过这样的锻炼,所以和其他人比起来就显得更笨一些。其他一些比我年龄大的人都在一直干,没有休息,而我要休息好几次。我坐在那里感觉很不好意思,年纪最轻而体力却最差。像我的父辈都还是从小在家里经常参加劳动,现在年岁很大了而体力依然很好,我们一起去开车游玩,父亲经常会在路上问我:你累了没有?”

    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更需要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综合人才。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已越来越找不到市场。利用家务劳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自己独立的生存能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