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建立合乎人性的制度(17)

时间:2022-12-1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娜|龚雪莲 点击:


    当然,企业管理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合适的模式。因为企业行业的不同,所处的市场环境、发展阶段、管理模式也不同。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方法来照搬照抄,我们只能有好的东西借鉴摸索,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

    死守制度不是制度的错

    企业制定的每一条规章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不过,要使制度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又得做到灵活运用。制度化管理并不意味着死板与僵化,如果制度的刚性与管理的柔性不能有效结合,企业制度很难发挥最大的效益。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叫李离的狱官。有一次,在审理一件案子时,李离由于误听了下属的一面之词,结果将一个犯人错判致死。后来案情真相大白后,李离决定以死赎罪。

    晋国国君很看重李离,就劝说他:“官有贵贱,罚有轻重。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过错。”李离回答道:“作为国家的狱官,要保证国家法律的公正。既然我犯了错,就违反了制定的法律。为了保证以后法律的有效实行,我不能打破这个规矩。”说完之后,李离就伏剑自杀。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企业日常管理的规范。有制度,就要有执行。企业的管理中,保证制度的刚性是根本。李离以死赎罪,体现了其对国家法律制度的刚性支持。晋国法律得到了有效维护,晋国的国力也因此大为增强。只有保证已有制度的贯彻执行,才能有效进行管理。

    当然,制度的刚性并不意味着制度就不需要完善。制定制度的目的是对一些模糊不清的事项做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因此,制度的时间性很强,绝不可能是不变的定律。当时代与环境发生变化,制度本身也要随之变化。

    有一位军官到炮兵部队视察士兵的训练情况,在操场上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士兵站在大炮底下,一动也不动。军官走到他的面前,问:你站在着干什么?这位士兵敬了军礼后,大声地回答:报告首长,这是我的岗位。军官感到奇怪,没听说大炮底下要站个人啊,就又问:谁命令你站在这里的。士兵的回答是:炮兵操练手册上就是这样规定的。

    军官感到更为不解,就命人招来炮兵操练手册。原来,这个手册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其制定的规定还是还是遵循着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在那个年代了,大炮都是放在马车上,发炮时,士兵需要站在大炮底下死死把住马车不要滑行,防止马车在大炮的后坐力作用下位置发生变化,增加了下次瞄准的时间。

    显然现在的大炮已经不是在马车上了,这一规定已经不合时宜。这个故事体现出制度的天然缺陷。企业与企业环境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制度也得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发挥好作用。因此,管理者必须时刻注意企业的规章制度,发现不切实际或不合情理的要及时纠正。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必然是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制度要顺应变化,这也要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上要具有灵活性。

    2001年8月,清华同方在将产品打入西安大学校园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所配的部分产品零件与当地的环境不匹配。技术人员却无法予以更换,因为公司有“不允许使用其他企业零部件”的规定。如需解决,还要向总部报告,总部又要花时间去评估和研究。这样一耗费大量时间,致使当地客户怨声不少。

    这时,负责当地市场的一位公司副总,当机立断,下令打破原有规定,用其他企业的零部件代替部分不匹配产品,问题很快得以解决。这位副总及时调整了公司的管理制度,表面看似乎是打破了制度的刚性,实际上灵活的管理手段,能够更好地维护了制度。

    清华同方规定“不允许使用其他企业的零部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防止各地的售后服务部门用质量差的零部件损害顾客的利益。因此,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维护顾客利益。而对制度的调整,更能有效确保目标的实现,管理上的灵活性就与制度的刚性得到完美的结合。

    对于制度的刚性与管理的灵活性,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制度应该让执行者有一定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按照制度的目标来处理某些例外情况,这也是管理的“例外原则”的精义所在;二是要让制度的执行者对企业的理念有深刻的认识,为了企业的理念,能够灵活地处理例外情况。清华同方的那位副总对事件的处理,就充分体现了他对公司理念的认同,而不是“死守”条文,不知变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