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百岁姑母

时间:2022-11-1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2032 点击:

  我的姑母,出生于上个世纪民国五年的一九一七年,今年整整100岁。老人家现在除了一只耳朵有点背,不咳不喘,满面红光,说话条理分明,生活完全自理。家里有亲戚来了,还能对来人彬彬有礼,谈笑自如,声音洪亮。

  现如今的人,活到七十多岁常见,活到八十多岁算是高龄,活到百岁的老人实属罕见。

  你一定会问我,这位世纪老人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有如何的生活方式?又有什么样的养生秘诀?

  早在1920年,周、李、陈氏三家族到周集兴街,年仅三岁的姑母随父母(我的爷爷奶奶)等家人从现在的响水洪圩村搬到周集落户,从此过上了街上人的生活。当年我的爷爷在街上开粮行,全家人生活还过得去,可刚刚六岁的姑母对爷爷让她裹小脚很是不满,开始是早上把脚缠起来晚上就偷偷放了,后来姑母干脆不缠脚了,爷爷追着姑母逼她就范,姑母就是不依,只好作罢。姑母十九岁那年嫁到了离周集小街仅有五里远的王荡郑家。

  姑母从此过上了普通农家人的生活,谁都没想到,姑母婚后第三年生了一场病,体温高达40度左右且数十天不退,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姑父先后两次把姑母用小推车推到周集药房诊治,诊所的人说姑母得的病是"盘灾",十八剂中药吃完不见好转,姑母仍茶水不进,每况愈下,生命垂危,全家束手无策。我爷爷两次专门去王荡看望姑母,见姑母一天不如一天的样子都是哭泣着返回家的。郑家老公公干脆做主不再替姑母治病了,并让人把姑母弄到房屋外间的一块木板上。也不该姑母命绝,姑父托人从外地请来的一位郎中及时赶到后,为姑母配了六剂中药,姑父一勺一勺地给姑母喂汤药。三天后,姑母竟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了起来。

  到后来才知道姑母当时患的所谓"盘灾"疾病可能就是恶性疟疾,这是经蚊虫叮咬导致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治疗不及时可以丧命。那时乡下郎中可能还不识此病,何况此病的克星药奎宁尚没普及到农村,险些要了姑母的命。

  自此以后的几十年里,姑母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人生活,再也没有生过啥大毛病,连感冒伤风都很少。

  我的姑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手艺,和姑母一样也没有文化,老实本分,靠从土地里刨食维持生计,但他们夫妻恩爱,相互体谅,虽然生活穷点,却很少拌过嘴,更没打过架。尤其是我的姑母,性格温顺,和任何人未说话先微笑,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姑父明事理,懂道理,在庄上威望较高,哪家吵闹拌嘴或邻里发生矛盾纠纷的,都愿意请姑父出面拉和,因此姑父常常回家吃饭不及时,姑母积极支持姑父说好话,行善事,经常把饭煮好了等着姑父回家。姑母夫妻俩的为人得到了众多邻居的交口褒赞。

  姑母善良温和,凭心处事,不多言冒语,不参与别人矛盾,更不会耍小心眼,婆媳、妯娌、邻里关系都相处得很好。六十年代初,生产队集体做豆腐搞副业,姑母等六个妇女编成了三个拐磨小组,大家争着要和姑母一组,干部没办法只好通过抓阄决定。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地界矛盾吵闹打架的事情常有,有的还打起了官司。一天,一邻居专门告诉姑母说:快去你家自留地看看,你家被占地界了,界标蒲被人家公开移你家地里七八寸。谁知姑母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说,占一点又能多收多少噢。来人自讨没趣,逢人就说姑母傻,姑母听后并不争辩。没料到的是,几天后,界标蒲竟然又莫名其妙地被移回到原来的界址了。

  姑母所在的王荡村的土地盐碱多,收成低,一个壮劳力在生产队劳动一整天只能苦到一个鸡蛋钱,群众生活很苦。姑母生养了一子四女,加上姑父中年之后患有肺心病,姑父姑母没少出工没少吃苦,年底生产队决算工分时还是出钱才能分到粮食,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姑母不愧是一位贤妻良母,平时,她参加队里劳动再苦再累也从不喊冤叫屈,回到家里永远是满面春风。尤其在六十年代初,即便是吃糠咽菜,姑母也是心平气和,粮食紧张就让姑父和孩子吃干的,自己常常喝点稀的,尽管如此,姑母还总是说现在的日月比过去好。

  姑母用她的勤劳和善良,宽容和坚强的美好品德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着她的儿女们。我的五个表兄妹都继承了姑母平易近人,处事淡定,不急不躁的好性格,全家老少相亲相爱,即便表哥结婚生子了,一大家也未分家。到了1976年,62岁的姑父病故,表哥表嫂对姑母更加百倍呵护,老人家从没有一天单独生活过。早年在学校任教的表哥工作忙,多在外少在家,表嫂和我的姑母相处融洽,情同母女,几十年从没红过一次脸。良好的家风在乡里首屈一指,口口相传,他们家连续多年被评为五好家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