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周家大院

时间:2022-10-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杨广虎 点击:

  关中西府至今流传着:“岐山的郭宋家,凤翔的周郑家。”凤翔周家先祖周恕在明朝中叶因少年读书家资不济,遂远出扬州经商,苦心经营,获利千金,成为周家经商创始人,历经几代人努力,清时达到鼎盛时期。同治年间,周家生意遭遇冲击,于清末逐渐衰落。民国初年,周家在凤翔县城的商号遭到军阀的巨额勒索而破产,汉口、广元、成都、重庆等地的分店也因战乱山匪等而凋敝。可以说,“西府大贾”的周家史,也是一部秦商的历史缩影。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于凤翔县城的文昌巷内,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面积仅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房间数以百计,建有占地十余亩大的周家花园和大型养马场。大院坐北朝南,有三座相连的四合院子,砖木结构,是北方典型的民宅古建,经保护性修缮,焕然一新。漫步其间,恍如隔世。大院门前的石鼓门墩上刻有狮子和孝子,体现出家风既威严又和睦。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黑色石户,户楣中央刻有“勤俭恭恕”四字,这四个字分别代表勤劳、俭朴、恭敬、宽恕,反映了主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其东院“府城人家”为民居陈列、后院为生产工具陈列,西院“通衢市井”为西府民俗陈列。东西两院按民居和民俗场景分别有婚房、闺房、厅堂、后院、私塾、酒坊、油坊、药铺、当铺、凤翔非遗陈列等若干功能展厅,生动再现了旧时西府大户人家的生产生活风貌。相传一条神蛇卧在周家的粮仓里,无论每次取多少粮食,粮包翌日都会自动补满,周家的粮食因此“年年取不尽,月月有剩余。”周家的药材生意更是日进斗金,为了感谢神蛇的帮助和庇佑,将其药铺改为“长春林”,(陕西方言称“蛇”为“长虫”,谐音即“长春”)。今天凤翔东大街的长***店,据说因此得名。

  清末文人郭嵩焘说过,“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及江浙,榷算不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唯其心朴而心实也。”史载于明初,周家初居县城文昌里,明中叶经商发迹,其后科甲数十人,周家遂成为西府名门望族。周家人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励精图治,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商业帝国”,清咸丰年间,形成陕西最大的糖庄。周家开设的长春益、长春丰专营糖业生意,在关中居垄断地位。每年四川糖商发货至凤翔,均下榻于周家商号,然后批销西安及关中地区,远销甘肃、宁夏、青海等地。还有药材铺长春林、长春和商号、银楼,以及周邓两家合办的当铺“敬太当”和酒庄“曾祥昌”“大德丰”等。无论生意做得多么大,周家人都懂得钱财来之不易,保持着勤俭恭恕、廉洁清正的良好家风。

  “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凤翔古称雍,秦孝公在雍城设雍县,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离汧渭之会很近。长期处于边塞和贸易交流之地,凤翔之地的秦人其实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特别的宋金交战,构成了这里的居民成分较杂,有汉人,也有“胡人”的一些特点;屯兵、作战,这里的人行事也有一些“军人”的风范和作风,做生意也有果断、刚毅、坚忍不拔的精神。

  凤翔周家,以敏锐的眼光,超前的思维;以忠厚为本,诚实不欺,不尚空言的品格;诚信经营,耿直仗义,不投机取巧,不拐骗坑人,稳健持重,取得了生意上的大发展。

  周家先祖周恕,紧紧地抓住了商机。明朝时期,政府为了巩固边防,在陕西等地实行“食盐开中”“茶马交易”“棉布征实”“布马交易”等一系列的特殊经济政策,厚重质直的周恕抓住历史机遇,闯荡“秦蜀古道”,输粮换引,赴扬州贩盐,赢得人生“第一桶金”。清初为恢复川盐生产,清政府实行“招商引领,计口受食”的食盐产销政策,为秦商“弃淮入川”,挤入川省贸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周家又携资入川,开拓商贸经营的新天地,在四川等地设立分店。

  “周正谊堂”是周氏家族的宗谱堂号,“正谊”的文字含义就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周家富而好义,热心公益,敦诗书重礼仪。清《光绪朝实录》记载:周家人不仅富有,且富而有德、乐善好施,冬施棉衣、荒施粥米。光绪年间,周鼎为凤翔通判,时逢关中遭灾,他带头捐银八千两、小麦数百担,赈济灾民,在当地传为佳话。周家创立的正谊书院,筹添膏火,刊印先达著作多种。

  “闲观世事如修史,细嚼方俗始信书。”透过历史的烟云,从儒从商,到延师重教的周恕、再到周家数代人以及周家大院,就是一部秦商(西商)“尚气概,先勇力”而“忘死轻生”的奋斗史,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反思和借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