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压力从何而来(2)

时间:2022-07-0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高原 点击:


    “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肯定没有!”你会自哀自怜地叹息。这是压力下的自我放弃。

    还有人说:“我目标高远,没人比得上我;我在挑战极限,别人却庸庸碌碌。”这是自我加压。

    我们肯定有压力、有烦恼,但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具备这些,比你的压力大、烦恼多的人不可胜数,比如你在被老板解雇后,可能第二天就听说他因为股价暴跌跳楼了。这时你还会像昨天一样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同情自己的遭遇吗?如你能这样想,你会突然感到内心一阵轻松。

    千万别去追求什么完美。完美只是一种理想境界,我们只能去接近极限状态,但不可能做到。比如在工作中、在你的事业上,如果你总是苛求一种完美状态,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超出负荷的压力。你总是觉得自己还差一点:“我还要再努力一下,否则根本不能令自己满意。”如此一来,你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也不能让自己快乐!

    罗斯福作为美国前总统,他坦然地向公众承认,如果他的决策能够达到75%的正确率,就达到了他预期的最高标准了。这说明罗斯福对于工作拥有淡定平和的态度,他不苛求自己一定做到最好。一位伟大的总统尚且如此,你又何必追求旁人难以超越的最高境界?

    人们每当完成一项工作以后,都习惯总结和反思一下不足。这当然是好事,值得鼓励,但你不要因为一点缺憾就感到自责。工作的教训可以汲取,压力却需要及时释放。当你因过分追求完美而陷入自责的怪圈时,你一定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去改进工作,而且这对你的自制力体系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我对来自上海的朱小姐说:“只要你按时到达目的地,很少有人在乎你开的是劳斯莱斯还是手扶拖拉机。”

    朱小姐是一位优秀的女士,她擅长主持、表演、唱歌、跳舞等,在国内曾经被誉为“千面女郎”。她在23岁时就获得了才艺电视大赛的冠军,随后成为了一家电视台的频道主持人。她十分兴奋,在日志中写道:“我看到自己的梦想就在前方,我要成为全国最棒的主持人。”

    为此,她没日没夜地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至少半年),她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有时还会通宵达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最终诱发了情感性精神病,朱小姐被送进了医院。在住院期间,还踢伤了一位前来看望的同事,并差点将另一位女主持人从16楼的窗口推下去。

    朱小姐的父母听说我们的自制力课程后,带着她来到了美国。我们为她安排了一间卧室,就让她住在培训中心,每天对她进行两个小时的治疗。整个治疗的核心只有四个字,我们要向她的大脑输入这个新的命令:快点放弃!

    1.放弃不该吃的水果“拿起桌上的苹果,你想吃吗?”我问。

    朱小姐回答:“想吃,我有点渴了。”我说:“半小时前你刚吃了一根香蕉。现在你可以把它扔掉,然后等到饭点,我们再一同进餐。”朱小姐犹豫了一下,咬了一口,才把它放回桌上的盘子里。在第二天,她发生反复,当培训顾问要求她放回水果时,她失去自制,突然冲上来跟他厮打。但是第三天,她就平静下来,当提出同样的要求时,她毫不犹豫地把苹果扔了回去。

    放弃不该吃的水果,意味着什么?她的潜意识会在这一进程中告诉自己:“我已得到满足,不再需要多余的水果,我占有它们没有任何意义,不如对它视而不见。”水果代表着诱惑,朱小姐的肠胃已达到极限(半小时前刚按计划吃完了水果)。反复的训练会改善她潜意识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她具备抵抗多余诱惑的能力。

    2.得失心问答:拥有不一定带来幸福我们要学会放弃,为得到而放弃。这是我们在进一步的治疗中对朱小姐灌输的命令,以唤醒她内心的知足感与平和心态。我们提供了四道题对朱小姐进行问答练习:

    第一道题:“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朱小姐答:“失去的多。”

    第二道题:“我得到的是什么?”朱小姐答:“得到的全是痛苦,压力每时每刻都让我痛苦。”第三道题:“我失去的是什么?”朱小姐答:“失去了一切,亲情,爱情,友情,自我,全都失去了。”第四道题:“在将来的生活中,我应该放弃什么?”朱小姐答:“放弃我的事业心,我希望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很显然,造成她当前困境的罪魁祸首,就是她的内心对于“拥有”的追逐。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人们的心里都在想如何更多地“拥有”,比如面子、金钱、地位、权力、信任、知识、经验、能力、学历、人际关系。这些仿佛一样都不能少,什么都要做到最好。

    人们妄图追求极限,激发全部的潜能,占据更多的物质,获得更大的成就感。结果是什么呢?想拥有得越多,心理的包袱就越大,压力也就越重。如果抗压能力不够强,早晚有一天会崩溃,就像朱小姐这样。

    我们必须拥有一些对自己来说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必须放弃一些对自己来说是不那么重要也不那么必要。只有谨守这个原则,我们才能轻装上路,建立压力的释放机制——将那些次要目标定期剔除掉。

    “我这样就很好”

    威斯康汀州的海伦女士和来自国内杭州的吴先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栽在了自己内心的“贪婪”上。海伦的生活“死”于去年的股市波动,她全部的财产都投注到了证券顾问为她量身打造的几只股票上,却一夜间血本无归;吴先生则是自作聪明地跑到伦敦做期货交易,将自己与妻子十几年积累起来的几千万财产变成了一堆废纸。

    海伦说:“我被丈夫逐出家门,因为投资股票是我一个人私下的决定,未与他协商。因此现在只能由我独自承担债务。”

    吴先生表示了同样的遭遇:“我离婚了,而且要赔偿给妻子五百万分家费。我现在是没人理睬的孤儿,没有一个朋友愿意接我的电话,因为人们都信任强者,愿意帮助强者,而不是对一个失败的弱者表示半点的同情。”他们在抱怨和哀叹的同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许多道理极其明白和简单,但有很多的聪明人偏偏想不通,想不透,永远无法改变。人心的贪婪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失败的根源就是自己太不满足于目前的生活,企图得到更多,在为自己的潜意识制造压力的同时,也使身体的自制力体系处于了完全无用的状态——身体完全没有办法发挥正常作用,来控制这些不合理的欲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