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中秋话月

时间:2021-12-2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黄久如 点击: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不用养老院抢什么秋膘,老人们已经陆续在增添衣物了。初秋,是苦夏的人们心之所盼,而人们更为津津乐道的还是仲秋,因为这个时节秋高气爽、清凉舒适,而且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就在此时。每到这个时候,文人墨客便围绕中秋之月大舒其才,在下虽然年迈笔秃,也愿意掺杂着自己一些粗浅的理解与感触凑个热闹。今年,我从立秋就开始动笔,把古人咏月的情怀稍做梳理,慢慢说它一说。
 
  旧历把春节、端午、中秋定为三大节日,中秋有祭月的习俗。小时候我家没有那个条件,自然就吃不着月饼、石榴之类用于祭祀的果品,只有在姥爷膝前听故事的份儿:在很久很久以前,有穷国的首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讨来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此药后,身不由己地飘入月中,月宫内只有桂树和玉兔,她感到非常寂寞。不久后吴刚来了,他在学仙时犯了错,被罚到月宫砍伐那株高五百丈的桂树,可树太高,随砍随合,他只好一直砍下去,永无终止。“你看那月亮中的影子,不就是吴刚、桂树和玉兔吗?”姥爷边讲故事边煞有介事地指点着。姥爷讲的虽然只是虚无缥缈的传说,但这传说却是古往今来众多诗词名家的创作源泉。
 
  毛泽东是古诗词行家,他运用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撰写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作品。他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为悼念杨开慧、柳直荀写下“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他写嫦娥为悼念革命烈士,舒展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硬是把神话传说中的吴刚、嫦娥写活了,真是神来之笔。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空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著名的咏月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中秋月下欢饮大醉后怀念弟弟苏辙时所作。全篇感情饱满,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擅长描摹自然景物、文风清新活泼的杨万里也不甘落后,他在《好事近·月未到诚斋》一词的下阙中,采用白描的手法,粗线条地勾勒出八月十三之月色,令人一目了然。上阙虽然开门写“月”,直接点题,却不见月:“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使人感受到诚斋竹月之清朗,川谷月色之绮丽。词人走出书斋,追踪清风明月,一幅素雅的“赏月图”如在眼前。这才是八月十三的月色啊,民间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更给十五、十六的月夜美景留下无限的期待和想象空间。
 
  唐代诗人刘禹锡是我非常喜爱的文学家。他在中秋赏月时吟出“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的佳句。诗中引用的“合浦还珠”的历史典故似乎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合浦是汉朝的一个郡,以盛产珍珠闻名。由于贪官滥捕滥采,珍珠产量越来越低。孟尝任太守后革除弊端,合浦的珍珠重新焕发光彩。诗人别出心裁地想象,若清官孟尝在世,水中定会孕育出月亮般硕大皎洁的珍珠来。这样的比喻极富想象力,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宋人姚孝宁在《念奴娇》中引用了嫦娥奔月的典故:“素娥睡起,驾冰轮碾破,一天秋绿。”他把月亮的升起比做嫦娥驾着冰轮碾过天幕,独到的表现手法令人折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