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文史通义(卷八外篇三)(2)

时间:2021-09-0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章学诚 点击:

  范史分三十志,《唐书》广五十篇,则已浸广。至元修《宋史》,志分百六十余,议者讥为科吏档册。然亦仅失裁制,致成汗漫,非若今之州县志书,多分题目,浩无统摄也。如星野、疆域、沿革、山川、物产,俱地理志中事也;户口、赋役、征榷、市籴,俱食货考中事也;灾祥、歌谣、变异、水旱,俱五行志中事也;朝贺、坛庙、祀典、乡饮、宾兴,俱礼仪志中事也。凡百大小,均可类推。篇首冠以总名,下乃缕分件悉,汇列成编。非惟总萃易观,亦且谨严得体。此等款目,直在一更置耳。而今志猥琐繁碎,不啻市井泉货注簿,米盐凌杂,又何观焉?或以长篇大章,如班固《食货》,马迁《平准》,大难结构。岂知文体既合史例,即使措辞如布算子,亦自条理可观,切实有用。文字正不必沾沾顾虑,好为繁琐也。

  一,成立宜标作者也。班袭迁史,孝武以前,多用原文,不更别异;以《史》、《汉》同一纪载,而迁史久已通行,故无嫌也。他若诏令、书表之属,则因其本人本事而明叙之,故亦无嫌于抄录成文。至《史记》赞秦,全用贾生三论,则以“善或贾生推言”一句引起。《汉书。迁传》,全用《史记自序》,则以“迁之自序云尔”一句作收。虽用成文,而宾主分明,不同袭善。志为史体,其中不无引用成文,若如俗下之艺文选集,则作者本名,自应标于目录之下。今若刊去所载文辞,分类载入考传诸体,则作者本名易于刊去,须仍复如《史》、《汉》之例标而出之。至文有蔓长,须加删节者,则以“其略曰”三字领起,如孟坚载贾谊诸疏之例可也,援引旧文,自足以议论者,则如《伯夷列传》中,入“其传曰”云云一段文字之例,可也。至若前缀序引,后附论赞,今世纂家,多称野史氏曰,或称外史氏曰,揆之于理,均未允协。莫如直仿东汉之例,标出论曰、序曰之体为安。至反复辨正,存疑附异,或加案曰亦可。否则直入本文,不加标目,随时斟酌,均在夫相体裁衣耳。

  一,传体亘归画一也。列传行述入艺文志,前书已辨其非。然国史取材邑志,人物尤属紧要。盖典章法令,国有会典,官有案牍,其事由上而下;故天下通同:即或偶有遗脱,不患无从考证。至于人物一流,自非位望通显,大常议谥,史臣立传,则姓名无由达乎京师。其幽独之上,贞淑之女,幸邀族奖;按厥档册,直不啻花名卯册耳。必待下诏纂修,开馆投牒,然后得核。

  故其事由下而上,邑志不详备,则日后何由而证也?夫传即史之列传体尔。

  《儒林》、《游侠》,迁《史》首标总目;《文苑》、《道学》,《宋史》又画三科。先儒讥其标帜启争,然亦止标目不及审慎尔。非若后世志乘传述碑版,统列艺文。及作人物列传,又必专标色目,若忠臣、孝子、名贤、文苑之类,挨次排纂,每人多不过八九行,少或一二三行,名曰传略。夫志曰輶轩实录,宜详于史,而乃以略体行之,此何说也?至于标目所不能该,义类兼有所附,非以董宣入《酷吏》,则于《周臣》阙韩通耳。按《史记》列传七十,惟《循吏》、《儒林》而下九篇,标出总目;《汉书》自《外戚》、《佞幸》而上七篇,标出总目。江都传列三策,不必列以《儒林》;东方特好诙谐,不必列入《滑稽》,传例既宽,便可载瑰持之行于法律之外:行相似者,比而附之;文章多者,录而入之。但以庸滥徇情为戒,不以篇幅广狭为拘,乃属善之善耳。

  一,论断宜守谨严也:史迁序引断语,俱称太史公曰云云,所以别于叙事之文,并非专标色目。自班固作赞,范史撰论,亦已少靡。南朝诸史,则于传志之末,散文作论,又用韵语,仿孟坚自叙体作赞,以缀论文之后。屋下架屋,斯为多文。自后相沿,制体不一。至明祖纂修《元史》,谕宋濂等据事直书,勿加论赞。虽寓谨严之意,亦非公是之道。仆则以为是非褒贬,第欲其平,论赞不妨附入;但不可作意轩轻,亦不得故恣吊诡。其有是非显然,不待推论,及传文已极抑扬,更无不尽之情者,不必勉强结撰,充备其数。

  一,典章宜归详悉也。仆言典章自上而下,可较人物为略,然是极言传之宜更详耳。学校祭祀,一切开载会典者,苟州县所常举行,岂可因而不载?

  会典简帙浩繁,购阅非易。使散在州县各志,则人人可观,岂非盛事?况州县举行之典,不过多费梨枣十余枚耳。今志多删不载,未知所谓。

  一,自注宜加酌量也。班史自注,于十志尤多。以后史家文字,每用自注。宋人刻伪《苏注杜诗》,其不可强通者,则又妄加“公自注”三字。后人觉其伪者,转矫之曰:古人文字,从无自注。然则如司马《潜虚》,自加象传,又例如耶?志体既取详赡,行文又贵简洁,以类纂之意,而行纪传之文,非加自注,何以明畅?但行文所载之事实,有须详考颠末,则可自注。如《潜虚》之自解文义,则非志体所宜尔。

  一,文选宜相辅佐也。诗文杂体入《艺文志》,固非体裁,是以前书欲取备体归于传考。然西京文字甚富,而班史所收之外,寥寥无觏者,以学士著撰,必合史例方收;而一切诗文赋颂,无昭明、李◆其人,先出而采辑之也。史体纵看,志体横看,其为综核一也。然综核者事详,而因以及文。文有关于土风、人事者,其类颇夥,史固不得而尽收之。以故昭明以来,括代为选,唐有《文苑》,宋有《文鉴》,元有《文类》,明有《文选》,广为铨次,巨细毕收,其可证史事之不逮者,不一而足。故左氏论次《国语》,未尝不引谚证谣;而十五《国风》,亦未尝不别为一编,均隶太史。此文选、志乘,交相裨益之明验也。近楚抚于《湖广通志》之外,又选《三楚文献录》。

  江苏宋抚军聘邵毗陵修《明文录》外,更撰《三吴文献录》等集,亦佐《江南通志》之不及。仆浅陋寡闻,未知他省皆如是否?然即此一端,亦可类及。

  何如略仿《国风》遗意,取其有关民风流俗,参伍质证,可资考校,分列诗文记序诸体,勒为一邑之书,与志相辅,当亦不为无补。但此非足下之力所克为者,盍乘间为当事告焉?

  一,列女宜分传例也。列女名传,创于刘向,分汇七篇,义近乎子;缀《颂》述《雅》,学通乎《诗》;而比事属辞,实为史家之籍。班、马二史,均缺此传。自范蔚宗东汉书中,始载《列女》。后史因之,遂为定则。然后世史家所谓列女,则节烈之谓;而刘向所叙,乃罗列之谓也。节烈之烈为列女传,则贞节之与殉烈,已自有殊;若孝女义妇,更不相入,而闺秀才妇,道姑仙女,永无入传之例矣。夫妇道无成,节烈孝义之外,原可稍略;然班姬之盛德,曹昭之史才,蔡琰之文学,岂转不及方技伶官之伦,更无可传之道哉?刘向传中,节烈孝义之外,才如妾婧,奇如鲁女,无所不载;即下至施、旦,亦肯附焉。列之为义,可为广矣。自东汉以后,诸史误以罗列之列,为殉烈之烈。于是法律之外,可载者少;而蔡文姬之入史,人亦议之。今当另立贞节之传,以载旌奖之名。其正载之外,苟有才情卓越,操守不同,或有文采可观,一长擅绝者,不妨入于列女,以附方技、文苑、独行诸传之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