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他们谈论生活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4)

时间:2023-06-0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离离 点击:


    我喜欢书店,喜欢它的无形胜过有形。可这个小城的书店真是太少了。而把书店和咖啡吧连在一起,连上帝都喜欢有这样奇妙想法的人。我为什么不能呢?那位叫富贵的老人和他同名的老牛,在很多年前的中国,我见过吗?在我的老家,听过很多老人讲过去的事,有时候我叫它们故事,有时候我更愿意叫它们伤痕,或断裂的部分。很多人饿死了,只有一少部分活了下来。我的父母也吃过树皮和野菜,有时候甚至连这些都没有。我一直都难以想象那段充满饥饿的日子,曾是多么空旷。整个天地都是一个庞大的胃,很多人都在其中艰难地翻滚着,挣扎着。能够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36.小时候去家乡的小溪边取水,家里有两个比较大的木桶,似乎比我本身还重,所以我只能用小瓶子或者别的容器,学着大人的样子挑着,轻快地走。有时候也会在上坡处找一块地歇一歇,看着水不小心溢出来,周围一小块地方就慢慢地湿了。再比如,那些木桶现在根本找不到了,小溪也干了,我小时候的样子现在在哪里呢?有时候想回去继续找找,或许在什么地方还在的,比如墙上的相框里。

    “孤独宛如月亮,无人望见。”

    我和小时候的自己总会相遇的,比如看到妈妈收拾的旧相框,还挂在老房子的墙上,上面落满了尘土,有时候会拿抹布擦擦,有时候不。打开久不见光的窗子,光扑进来,房子里就亮了许多,但也改变了很多。孤独宛如光,而它照不到的地方,就会有另外一种孤独。即使照见了,又有新的孤独,在继续。我每次从老家回来,妈妈总会问,门上的锁还在吗,窗户是不是还关着,院子里的草高了些没有……这些之前我都遇到过,之后就遇到了妈妈喋喋地说话。孤独宛如妈妈,一位老人,一些年久的事,一些光影扑朔迷离。

    音乐与诗歌有着怎样的联系?古典与摇滚,女人和女人,诗和诗。我喜欢诗人的随笔和散文,感觉比诗歌本身更真实,更自我。想表达的不一定是内心,还有历史,回忆中那些错综的块状的时间。甚至什么也不能表达,只是一种设想,我们都应该懂的。

    “觉得自己是什么样,我就会成为什么样。”是歌德的句子。“至于成为什么样”,那些零零碎碎的词能轻易描绘得了吗?

    再回忆以前读书的时光。

    小时候读的第一本书是《高玉宝》,第二本是《马兰花》,都不是什么有名的书,只是丢在家里的,很旧,甚至连封皮都没有。印象最深的是《马兰花》,大兰和小兰姐妹俩,是关于勤劳和懒惰的故事,勤劳的姐姐大兰最后得到了幸福的生活,当然还有爱情,懒惰的妹妹小兰什么却没有。很励志的故事书,当时已经很喜欢了。好像还有《刘伯承传》,别的都记不大清了。倒是有很多《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我很喜欢它们红色的塑料封皮。有时候爸爸会给我几毛钱买自己喜欢的连环画,但现在都想不起来有哪些了。可能是响应党的政策吧,那时候村大队院里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有专门负责的人。那是间向西的房子,光线总是很暗,书架上堆满了很多旧书,都有很明显的发霉的味道,不管挪动哪一本,都会有尘土簌簌落下。很多时候,我就像虫子一样,想尽量靠近它们,寻找自己喜欢的那些文字。

    那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快成某一粒墨色的文字了。可我还是找不到最美最动人的句子来安放自己。

    时光就在那些暗暗的空隙里溜走。我已经是初中生,遇见的政治老师是个书迷,他给我们在黑板上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给我们读自己喜欢的小说。他总是把那一页轻轻折起来,拿到课堂上读给我们听。《平凡的世界》《人生》《家》《春》《秋》就是那时候读到的。一起的同学有上班的姐姐,他拿来了席慕容的《七里香》,我们在班里传着看,似乎是段很快乐的时光。高中是在县城的中学读的,同桌的男生也很喜欢读书,叫常杰。每次他从书店买来新书,甚至让我第一个读。当时真是感动。每每看到自己喜欢的,我们总是商量着买,以免买重复了。可他后来喜欢上画画,越来越不怎么来上课了,于是每次买了新书我只能自己一个人读,读书的时光里就有了淡淡孤单和寂寥。那时候最喜欢精美的散文,读张爱玲,张晓风,林语堂,琼瑶和三毛的书似乎读得最多,《撒哈拉沙漠》《窗外》《星河》等,那时候简直迷倒一大片青春的中学生。现在都还能想起《星河》那首诗:“在世界的一个角落,我们曾并肩看过星河/山风在我们身边穿过,草丛里流萤来往如梭/我们静静伫立,高兴著有你有我/苍穹里有星云数朵,夜露在暗夜里闪闪烁烁/星河里波深浪阔,何处有鹊桥一座?”我也读别的同学不喜欢的《努尔哈赤传》《康熙帝传》等,我很喜欢人物传记。每周都要去几次书店,新华书店就在街道的拐弯处,从学校出来几分钟就到,从书架上轻轻抽出《简·爱》《巴黎圣母院》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