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泥河湾(4)

时间:2023-04-2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梅洁 点击:


    那时,地球处在多事之秋,大同湖海的水域随地壳变化而变化着。有时,湖水占据了整个盆地,湖水把岸边的岩石溶蚀成无数洞穴,我们至今能在阳原、蔚县盆地四周的蟒山、熊耳山、凤凰山上看到这些远古的洞穴;有时湖水下降,湖水的含盐浓度增大,致使鱼类死亡,以至让我们今天发现了它们的化石。

    大同湖一直在下沉着。大约一二百万年过去了,气候变得又冷了些,长鼻三趾马和蹄兔灭绝了,湖边有了新的来客——角枝瑰丽的肿骨鹿。

    有一天,突然地动山摇,大同火山爆发了,灼热的岩浆从地球深处喷出,大同湖就像煮沸的开水,热浪滚滚,水气腾空而起,迷雾笼罩着湖面。这时,灾难降临了,湖边的生命纷纷逃遁,来不及逃遁的就只能化为齑粉。大同火山暴戾而桀骜,它爆发时岩浆滚滚,它停止爆发时,滚滚岩浆就在大同湖底凝固沉积,最终形成山丘露出水面。这就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著名的大同火山群。

    在湖边生活的我们远古的祖先,是因为火山爆发还是其他不幸,让他们远离了这片湖海?抑或是他们原本就漂泊不定?致使现代人在湖边发掘了成千上万件石器却还没有发现他们的踪影。

    又有许多年过去了,大概到了十万年前,大同火山熄灭了。于是,在现在的山西大同地区阳高县许家窑村和河北张家口地区阳原县侯家窑村走来了一群人。现在,考古学家把他们叫作“许家窑人”。我们的祖先漂泊了又回归了。许家窑人生活在“大同湖滨”,他们以打猎为主,他们的生活相当艰难困苦,他们不仅吃光猎获动物身上的肉,还砸碎骨头吃尽骨髓,这大约是“敲骨吸髓”这个词汇的起源吧。他们还经常发生人吃人。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呈现在考古学家面前的许家窑遗址除了数万件用来猎获动物的石球、石飞索外,没有一件完整的动物骨架、头骨或肢骨化石,所有的材料都是破碎的,包括许家窑人自身的材料也是破碎的。那个时期,世界是弱肉强食。

    许家窑人生活时期,大同湖边的草木是茂盛的,云杉,冷杉、落叶松郁郁葱葱,草原上奔跑着无数的羊与马群。许家窑人主要以猎马、猎羊维生,以至考古学家从许家窑遗址发掘出了马的上、下颌齿就有四千三百多枚!按每四颗牙为一个个体,这便是一个二百一十三匹马的马群!实际上马匹数量要比这个大得多!

    处于古湖盆地的阳原从古至今一直以繁殖性能良好的驴、骡、马著称,“阳原骡”“阳原驴”“阳原马”曾经驰名于世看来并非偶然。两汉以来,阳原一带便史称“桑干马邑”,皆为戍边、屯兵要地。西汉名将霍去病率五万骑兵西征匈奴就是从阳原这里出发;《明史·兵四》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阳原设“官牧草场”,置马坊九个,牧马一万二千匹,马匹仅毛色就分二十五等、品种达三百六十种;今天的阳原县仍有十个村庄叫马坊村,另有东西马圈村、东西白马营村、马圈堡村、草场沟村等,人类在这里留下了前行的脚印;即使到了20世纪70年代,阳原也因率先实现了“万骡县”而由新华社向全国发表了消息。这一切仿佛都在说明:当年的许家窑人及其后裔是和许家窑马群、和森林草原相互维系着从远古走到了现代。

    然而,现在森林消失了,这里已不再有美丽的草原……

    考古学家从许家窑人的头骨和胸骨化石上发现他们得了一种“氟骨病”和“氟牙症”,他们经受着骨骼畸形、关节强直、腰腿疼痛、四肢变形、牙齿发黄脱落等疾症的折磨,不幸的是这个疾症竟延续了十万年!以至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阳原县氟中毒病依然覆盖三百多个乡村,病区人口达十九万多人。暴戾的大同火山把大量的氟元素带给了艰难的许家窑人,那时,许家窑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岁!

    许家窑人的不幸还有狂风暴雨,他们经常遭受暴雨袭击。数天的瓢泼大雨过后,湖水猛涨,淹没了他们辛辛苦苦积累的财产——石器和骨器,他们纷纷逃往别处谋生。湖水沉积物慢慢把许家窑人遗留下的家当覆盖了,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以后,气候变得干冷了起来,大同湖地域变成了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这时,沙漠速客鸵鸟出现了。而泥河湾古湖也开始了它生命的消亡时期。

    大约在五万年前,“大同湖”完全消失了。“大同湖”消失时,桑干河贯穿了整个盆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