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呼伦贝尔记忆(节选)(13)

时间:2023-04-1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存葆 点击:


    云冈石窟,是荷锄民族与马背民族联袂创造的文化宝石,也是中华民族献给全人类的艺术明珠!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云冈石窟的修建,引得北魏疆域内的礼佛造像,蔚成风气。各地官员及百姓,仿效皇家之举动,纷纷推陈出新,佛为我用。妻子为亡夫造佛者有之,儿子为先父造佛者有之,子孙为先祖造佛者亦有之。一时间,竟出现了梵宫遍立,万佛争竖的景象。达官贵妇及富豪,也学着皇廷的样儿,将家族历史、个人生平,刻在石头上,一股“墓志铭”之热,也兴起于北魏……文化的力量在于对人的心智、美学、道德的培养。倘若说文明太后冯氏董建的云冈石窟,足可以在世界美术史上永灼其华;那么在她精心启蒙、训迪、教化乃至激励、鼓舞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英主拓跋宏,该是她的最得意“作品”。

    文明太后谢世后,独掌朝纲的拓跋宏,承袭了祖母的衣钵,以文治为中心,加速汉化,完全实现了鲜卑族与汉族的大融合。

    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最大的举动,是于公元495年秋,将帝都从平城迁至洛阳,使这个荒废了一百七十余年的汉、晋古都,又以万象更新的姿态,矗立于中原大地。街道的宽阔,宫殿的巍峨,佛寺的华美,自不待言。那为富商大贾专划的居住区,那为雅士、艺人专辟的街道,那为酒家、茶客规置的酒肆茶楼,无不绿树掩映、错落有致。那为江南来客专建的“金陵馆”,那为东方来宾专造的“扶桑馆”,那为塞外友朋专设的“燕然馆”,那为西域睦邻专修的“崦嵫馆”,也是人到熙熙,马到攘攘。龙门石窟,也应运而生。当时的洛阳,成了亚洲文化的中心。

    迁都洛阳前后,孝文帝对鲜卑族全盘汉化。他先是修订刑律,将此前斩刑犯人时“除衣***”、一人犯罪“株连全族”等之酷恶之法废除;接着又改官制,中央及地方一律按汉制设立文武官吏,同时取消王公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他下令废陋婚,厉禁鲜卑同姓人通婚,并亲做月下老,促成皇室子弟与汉族官员的儿女结为姻亲;他敕令改制鲜卑服饰,无论男女,一律着汉服。他颁诏讲汉话,朝中凡三十岁以下的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为把汉化进行到底,他将鲜卑族的一百一十八个复音姓,全部改为汉姓;并率先垂范,将“拓跋”改为“元”,自尊元宏。于是,“丘穆陵”易为“穆”,“步六孤”易为“陆”,“独孤”易为“刘”,“贺赖”易为“贺”,“纥嵇”易为“嵇”,“尉迟”易为“尉”,“拔拔”易为“长孙”……并定魏、陆、奚、贺、桓、刘、于、长孙等八大姓为国姓,与朝中汉族崔、卢、郑、王四大姓,享受同等政治待遇。孝文帝将朝中鲜卑人的籍贯,通通改为洛阳县;同时还命令死于洛阳的鲜卑贵族,不得还葬平城……服饰、语言乃至姓氏,是每个民族的特征和标志,是血肉关系中最亲密、最不应该泯灭的部分。孝文帝的激进改革,后人褒贬不一。鲜卑这个民族经过无以复加的汉化,最终消失,无疑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但换一个角度看,荷锄民族与马背民族第一次真正的大融合,对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的意义,也不应低估。

    一个民族的文化越是悠久,文明越是彬彬有礼,它风尚的诗意则会愈来愈少。要使一个民族的文化经久不衰,就必须不断给其注入新的刺激与活力。

    书法,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里独有的一方仙苑;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书法在篆、隶、楷、行、草五体之外,还有一体曰“魏碑”。魏碑正是野性飞扬、悟性灵动的马背民族鲜卑人,在对汉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中诞生的。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隶楷兼备。康有为言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俊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畅,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与康齐名的梁启超,对魏碑也情有独钟,说“书法以北魏为主系,唐为润系”。在我国现存的诸多魏碑中,以莱州的《郑道昭碑》、西安碑林中的《晖福寺碑》和孔庙的《张猛龙碑》,最享盛名。自北魏以降,历代书法大家,大都视魏碑为圭臬,经反复研摹,方自成一格。清代的书法大家赵之谦,近代的书法巨匠弘一法师、于右任,都曾师从魏碑……胡风汉制的北魏,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不独石雕、石刻及魏碑。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至今仍是受众面最广的古民歌之一;那《木兰辞》中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警句,至今仍勃发着中华儿女的豪气。大受毛泽东激赏的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代江河及历史地理的经典教本;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至今仍是探究古代黄河流域农业技术的必读书。北魏还大量翻译了佛经,使儒释道三教,在中国初成鼎足之势……从呼伦贝尔大草原走出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百四十九年。这在封建王朝的“周期律”里,寿命不算长也不算短。鲜卑族虽然消失了,但这个在中原大地上,曾留下过嘹亮歌声和矫健身影的杰出民族,是永远不会在中华史册上消失的。它的历史活着,它的文化活着。鲜卑族与汉民族,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鲜卑人,唐高祖李渊的母亲是鲜卑人,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是鲜卑人,唐代诗人元稹是鲜卑人,辽金诗人元好问也是鲜卑人……隋唐五代,有大批鲜卑人南迁成为客家人,客家人代有英杰辈出,更是不争的史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