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狗狗带来的眼泪暴击,爱的浓一点,爱的久一点,很难吗?【忠犬八公观后感】(2)

时间:2023-04-0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影评人 杉姐 点击:

  和妻子为了养狗battle那场戏,一家四口三个人说重庆话,而他只能故意在那里装作听不懂打马虎眼,好像初来乍到。

  一张嘴,全是“你们重庆”,让妻子都忍不住调侃他“狗都养熟了,人还这么见外”。

  他总是有意无意表现出格格不入,是因为从心理上,始终没办法完全融入这座城市。

  但陈教授并非个例,也不是不爱这座城,他遛弯上班买份报纸,下班回家买份凉菜的惬意,早已经和这个城市的气质融为一体。

  第一次和未来女婿见面,一句“城口也能算是重庆吧”,早已把重庆人的样子,拿捏的相当到位了。

  他的不相容,是所有身在异乡人逃不掉的痛——乡愁,那是从心底生长出来的东西,时间越久,越壮大。但回不去的故乡,除了默默说道别,只能努力埋没和遗忘。

  人到中年,生命变得越发轻盈,也让这个异乡人有着更多不能为外人道的焦虑。

  可以说,陈静修是整个家里,最孤独的人。

  八筒是陈静修人到中年的一次叛逆,他坚持要“雄起”一次,留下这只狗。

  然后,我们就看到,陈静修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和孩子气,他抱着八筒亲亲抱抱举高高,一口一个儿子的叫着,还会不停的夸“咱们漂亮着呢”。

  邻居见到都要惊讶一句“原来陈教授这么活泼啊!”

  陈静修一家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父亲虽然话不多,但却是妻子和女儿的中心,父亲的心情,往往影响着全家人。

  可以说,八筒的到来,给了陈静修,给了整个家庭一个重新粘合、焕发生机的机会。

  03

  中国版的《忠犬八公》,狗狗依旧是主角,但在强烈的地域化碰撞下,已经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重庆生活过十年的我,忍不住对电影中的重庆特色表白。

  露天麻将、泡菜坛子、凉虾、路边的凉拌小菜、青石板路、过江索道、重庆嬢嬢的红色烫发头(重庆的中老年人,真的很喜欢小卷烫发,红色黄色是最常见的)、夏季湿了半个胸口的T恤、城口的腊肉、蜿蜒的小巷、苏联式建筑的重庆大学教学楼、以及地道的方言……让整座城市的气质,跃然银幕。

  而且,有些情节,是只有在重庆,才会发生的。

  比如:陈静修需要坐着索道去上班,重庆地势复杂,但重庆人的智慧和胆识可不小,于是就有了这种极其刺激的过江方式。

  李佳珍在灶台边忙着做饭,陈静修就趁她低头的时候,在小卖铺偷偷把火腿肠喂给八筒,两个这么近的房间,要想互相看到,只有在地势高低不平的山城才会发生,一座大楼从前面看是一层,从后面看是四层,并不稀奇;

  陈静修带八筒在树下埋骨头,可是隔天大树就被长江淹了。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重庆全境,重庆部分地区每年都被淹,根本就是家常便饭;

  陈静修去考察的前一晚,李佳珍做了一桌菜,两人吃到实在吃不下,陈静修就让李佳珍把两块烧白留下,等他三天回来后下面吃。

  重庆人喜欢做菜,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喜欢浪费,一桌菜往往是精打细算,上一顿吃了肉,下一顿就用菜底或者汤下面,而重油重辣的菜不容易变味,被老一辈的父母,一放好多天,也是常有的事。

  ......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总之,《忠犬八公》不是把地方特色融进故事情节,而是用地道的故事情节,顺便带出了浓郁地、充满着烟火气息的地域特色。

  八筒的故事,好像从萌芽出来的那一刻,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的。

  在这里还特别想提一下陈冲,上海人说一口流利的重庆话,连重庆女人身上那种爱美、表面厉害实则传统的气质,都演绎的特别到位,完全被带入了。

  04

  电影中,不管是城市,还是陈家人,一直都在经历着变化。

  八筒作为陈家的小儿子,是陈静修最后时光的陪伴者,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重要时刻。

  儿子外出工作,女儿结婚嫁人,一家四口的餐桌,最后只剩下夫妻两个人和八筒。

  热热闹闹的四口之家,开始越来越安静。

  但好在有八筒,他陪陈静修拍照、看球、兜风,听李佳珍唠叨、炒菜。

  陈静修每天让八筒送回来的报纸,不止是给了八筒一个回家的理由,更让成为夫妻两人会心一笑的小默契——一份报纸,让妻子知道,陈静修已经去上班了。

  直到陈静修去世,八筒的家,也开始风雨飘摇,最终沦为一只流浪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