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创新正能量(5)

时间:2022-12-3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保蘅 点击:


    古今贯通,需要人文日新的创新精神。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墙上有一块匾,匾上写着“人文日新”。这是清华校箴,体现着清华学子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人文日新,即要贯通古今,让文明与日俱新,清华人当以改造社会建设祖国为大任,促进个人事业和母校建设发展,核心和关键就是一个“新”字,在清华发展的过程中,这个“新”一直伴随着清华,是支撑清华辉煌的正能量之一。校长梅贻琦倡导的“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把清华引入人文学科,使清华向着综合性的大学迈进,这一系列的求新精神在当今时代尤显重要。全国教育劳动模范黄克智院士就是清华人求新的代表人物之一,黄克智也是清华首届突出贡献奖的获得者,他五十岁开始研究断裂力学,75岁之后开始研究纳米理学,如今仍在坚持探索性工作,这种创新的精神在清华人身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年轻的清华人、工程院院士王浩说:“使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创新’。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坚持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在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古今贯通也需要不断学习西方文化,做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正如梅贻琦所倡导的“中西融汇”一样。正因为清华不断学习西方文化、博采众长,才得以成就今天的辉煌。从清华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清华初期的发展就显现出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清华有着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并且不断弘扬和发展着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四大国学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他们主张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早期建立的一批大学,包括清华在内,在不断理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整理本国传统文化中精粹的部分,使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推动中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清华的前身是由庚子赔款的退款建立的,如果用冷静的目光看待美国这一举动,它也是想通过文化的渗透,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办学的方式照美国的进行,自然而然就有了美国文化的烙印。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前进的广大知识分子,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光学到了科学,也拓展了看整个世界的眼光,刺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毫无疑问,这也使清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深深地影响了清华人。

    雷海宗是“中西融汇、古今贯通”这一传统清华精神落实得最到位的代表人物之一,雷海宗一生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工作,是中外驰名的历史学家,以博闻强记、兼通古今着称。雷海宗秉承清华追求真理、锐意创新的精神,勇于发表个人意见,将西方的新理论运用到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改造旧史学,创建新史学。雷海宗主张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认为历史学家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在专门的领域进行精深研究,他发表了多篇文章,如:《张伯伦与楚怀王》、《雅乐与新声:一段音乐革命史》、《司马迁与史学》、《全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与中古哲学》、《古代中国外交》、《海战常识与太平洋大战》、《中国古代制度》、《近代战争中的人力与武器》、《法属非洲——西方的第二战场》、《世界战局总检讨》、《历史过去的释义》、《春秋时代政治与社会》、《两次大战后的世界人心》、《欧美民族主义和前途》、《理想与现实》等。这些文章的发表印证了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主张。而这种“古今贯通、中西融合”的精神似乎已经变成清华人与生俱来的基因,并且生发成一种正能量,让清华人更加充满朝气和生机。

    古今贯通,中西融汇,人文日新,是推动中国社会五千年来向前发展的能量源,也是近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学术创新、科技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科学创新、教育创新的条件。清华正是因这种“古今贯通,中西融汇,人文日新”的精神而至今辉煌,这也是清华能够不断发展的能量源之一。

    创新氛围是支撑清华优良学风的不二法则

    一所大学能长盛不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清华从如火如荼的战争中走出来,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承前启后,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在几代清华人的努力下,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这是清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它是一所大学传统理念、办学思路、发展走向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反映。如果一所大学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那么学风建设就是重中之重。清华人正是通过他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铸就了清华的百年基业。从清华的发展史中人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它让人们明白应该怎样去汲取清华的正能量,让人们变得更加优秀。奥运冠军张怡宁就深刻地汲取了清华的良好风气,铸就了自己良好的品格。1993年进入国家队,2001年荣获第五届女子世界杯冠军后,连续获得19个世界冠军。后来她在总结自己前面的经验时这样说道:“我是把所有的错误都犯过以后,才知道不能这样走。四年里,感觉路走得特别艰辛,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积累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从2003年到2004年这一年,我有过状态最好的时候,也有最不好的时候,什么样的球都赢过,什么样的球都输过,这些经历都成了我最宝贵的财富。”对于张怡宁来说,领奖台是一种精神的高地,一种品质的巅峰,正是因为张怡宁勇于攀登、敢于战胜自我、坚定不移、执着追求的优良品质,使得她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