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8)

时间:2022-10-3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武敬敏 点击:


    知“常”就要把握住道的本源,这样才能真正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许多事不过就在一念间,过分的偏执,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

    放下就踏上了苦海之岸

    佛法常常告诫世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如果一个人能够放下,那么在你放下的那一刹那,你就能看到苦海的岸,根本不用回头去找,因此,一个人必须学会放下。放下是一切的根本。

    唐朝僖宗太子看破红尘,出家拜在石霜庆诸禅师门下,法号普闻。

    一天,普闻问禅师:“师父啊,你能告诉我一个简单的方法悟道吗?”

    禅师说:“好啊!”

    普闻就立刻跪了下来:“师父,你赶快告诉我吧!”

    禅师用手指一下庙子前面的案山,说:“等前面案山点头的时候,再向你讲。”

    普闻听了这一句话当时就开悟了。

    这是什么意思?禅师的意思是说,你等前面那个山点头了,我会告诉你佛法,“才说点头头已点,案山自有点头时”。说一声回头是岸,不必回头,岸就在这里,等你回头已经不是岸了。

    抚州石巩寺的慧藏禅师,出家前是个猎人。他最讨厌见到和尚,有一天他追赶一只猎物时,被马祖道一拦住。

    这位讨厌和尚的猎人,见有个和尚干扰他打猎,就抡起胳膊,要与马祖动武。

    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

    石巩:“我是打猎的人。”

    马祖:“那,你会射箭吗?”

    石巩:“当然会。”

    马祖:“你一箭能射几个?” 

    石巩:“我一箭能射一个。”

    马祖:“你实在不懂射法。”

    石巩:“那么,和尚你可懂得射法?”

    马祖:“我当然懂得射法。”

    石巩:“你一箭又能射得几个?”

    马祖:“我一箭能射一群。”

    石巩:“彼此都是生命,你怎么会忍心射杀一群?猎人虽以杀生为本,但杀取有道,这叫不失本心。”

    马祖语含机锋地问:“哦,看来你也懂一箭一群的真义,可怎么不去照一箭一群的法则去射呢?”

    石巩:“我知道和尚一箭一群的意思,可要让我自己去射,真不知道如何下手!”

    马祖高兴地说:“呵!呵!你这汉子旷劫以来的无明烦恼,今日算是断除了。”于是,石巩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马祖为师。

    石巩不可谓不厌佛法,但是他有幸遇到了马祖,所以当他下跪的当下,就已经上岸了。其实就是这样,只要你在一转念之间明白了佛法的道理,岸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又何须回头呢?

    同样的道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拿屠刀的人是真有杀人的心思,但只要他一念向善、一心向善,放下屠刀,当然立地成佛!悟佛,不要钻到禅师所讲的字眼中不放,应该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这个问题。其实,为人何尝不是如此,任何时候,只要你想上岸,只要你心中的念头一转,岸就在你的面前了,根本不须回头。

    不为世间的假象所惑

    人生就是一个大梦,醒时做白日梦,睡时做黑夜梦,现象不同,本质一样,夜里的梦是白天梦里的梦,如此而已。什么时候才真正不做梦呢?必须得道,只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大彻大悟大清醒以后,便会顿悟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三国演义》诸葛亮诗云:“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这便是道家思想境界的文学。

    “愚者”常自以为是,窃喜自己的清醒,其实像牧童放牛一样,被人牵了鼻子走。这句话是在告诫世人,本来天地间无主宰,没有人能够牵你,可你自己却被它限制了,自己不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不懂人生,实在是冥顽不灵、顽固不化。

    人生不过一场梦,空留慨叹在人间。中国古代流传了许多“恍然如梦”的故事,读来让人回味悠久。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别有洞天。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