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读一本“三无”的小说集

时间:2022-09-1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贺建军 点击:

  读书是件幸福的事,读好看的小说尤甚。

  我有许多小说家朋友,余同友是其一。每每相聚,他们谈论短篇小说的叙事结构语言等的时候,我一般是不敢随意插话的。谁叫咱是“贵人”呢——人贵有自知之明。短篇小说比中篇小说还要难写,读小说咱还凑合,写小说咱就差得远啦,故而有自称“贵人”之说。每每问到我的时候,我就和他们聊户外远行聊打羽毛球,找他们没那么拽的事情说。或者是,干脆端起杯来,喝酒。

  我与余同友在同一层楼上班,与他所在的办公室隔着一条长长的走廊,门对门,他坐在最南边的窗边,我坐在最北边的窗边,我们称之为“隔廊相望” 。若是新一期的《清明》杂志刚出刊堆满我的房间时,这个“望”便望不见了,声音是能听到的。见他成天忙着接电话打电话,或是出差开会,真不知道他哪儿还有时间能潜心创作出如此多的精品力作。

  余同友给我的感觉是位聪慧从容且朴实无华的学者,属于能静心读书静心写作的那种。众所周知,文章好写,想写好难,成为精品更难。摆在我案头的是余同友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精品集《去往古代的父亲》 ,厚重得很。随手翻阅,无所谓当红名家做序,无繁琐累赘的前言、后记,无当今名人题写书名。我喜欢。用作品说话,无需其他。我笑着对余同友说——你这是三无产品啊。同友大笑。

  翻看新书的头一篇,就是短篇小说《去往古代的父亲》 。意想不到的是,余同友居然由网络游戏入手,从刀光剑影江湖恩怨血泪情仇,再回到细琐与繁复的现实生活中。小说中个性鲜明的“父亲” ,刚退休时惦记着要过田园生活,不由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在我十九岁当兵去的第二年,父亲退休了。在父亲退休前,我家六十多平方的小院早已翠竹亭亭满园春意。我的父亲与小说中的“父亲”一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这篇小说的代入感可见一斑。

  高铁、微信、手机、QQ等时尚的现代元素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应着线装古书、收云、九九消寒图、田园等朴素的古代元素。尘世的喧嚣,现代与古代的激情碰撞,让“父亲”无所适从。“父亲”坚守着风花雪月的纯粹美好与匡扶正义的道德操守。

  不愿拆迁,不愿住三十层的高楼,“父亲”还要住带小院子的房屋,一定是要带土的院子,只有泥土的芬芳,才能让“父亲”神清气爽平心静气。或者,面对线装古书,“父亲”也是安静的。而“父亲”的春天,在竹影摇曳的山谷,在碧波轻漾的小溪,在如梦如烟的远山,在泼墨挥毫书韵留香……

  所有这些传神的描绘,不知不觉中就把读者带入纯美的情境。可爱的“父亲”向往着回归自然,往古代走去。而“父亲”的失踪,“我”与姐姐急切的找寻,无不传递着温暖与亲情。

  失去了“田园”的“父亲”,到底是不是故意失踪的呢?余同友在小说中娓娓道来,给读者展示出一幅浓墨重彩舒缓相宜的水墨江南风情画卷——在水色澄碧波光闪闪的秋浦河上,“父亲”驾着一叶孤舟,荡漾着,走向了古代……

  余同友的小说,不光是语言有弹性结构有张力情节有韵致,还能让人长见识。譬如“收云”,又如“九九消寒图” 。就拿“收云”来说吧,那是古人在夏日里拿土陶坛子收集大山深处的云气,带回家供人享用。寥寥数笔,“父亲”古朴清雅的君子形象与温文儒雅的人文气质跃然纸上。

  读一本好书,恍如是与智者抑或师长的倾听和交谈,收获岂止一二。《去往古代的父亲》这篇接地气的好看小说,让我有了更多的悦读的兴致与期待。待稍闲之时,再细细品茗赏读,享受精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