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无主之作》:无法超越的象征感和表现力

时间:2022-07-0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早过忘川 点击:

  写在前面:

  《无主之作》与大名鼎鼎的《窃听风暴》是同一个导演,这位导演的名字非常得长: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该片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威尼斯电影节提名,金球奖提名。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实力放在大部分年份都有获奖的实力,只是恰巧2019年的竞争对手《寄生虫》实在是过于强大了。

无主之作影评

  这部影片跟《窃听风暴》有很大的一个相似之处是,随处可见的象征和具有张力的镜头,我从未见过哪部影片能够把这个特点发挥得像《无主之作》这么极致。其中,导演最为擅长的手法是反复,但每一次反复又不尽相同,在剧本情节上和镜头上都能看到这样娴熟的手法。

  01 Ich,ich,ich——我,我,我

  电影极其强调一点,即自我,而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

  主角Kurt儿时有一句台词:“或许我不会想去当画家。”而事实上,Kurt在那个时候就展现出来极高的艺术天赋,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孩已经开始画人体画像,还偷偷藏好。但是这一点已经被家人发现,影片中先后通过小姨和母亲的话语交代。

  “Ich,ich,ich.”(“我,我,我。”)作为一句很重要的台词,在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次。第一次是由Kurt在东德时艺术学院的老师说的,东德艺术受当时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推崇现实主义并且排斥一切超现实形式。毕加索被东德的老师作为反面教材,他抨击了艺术家强调自我的思想,认为艺术家应该始终回归农民,强调群众,反对一切形式的创新创造。“Ich,ich,ich.”老师用很铁不成刚的语气讽刺表达自我的艺术家,劝导学生只能进行现实主义的创作。

  这句台词的第二次出现是在老师劝说Kurt留在学校画现实主义墙画,但是Kurt认为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拒绝了老师。老师还是很经典地抱怨了一句:“Ich,ich,ich.”尽管最后Kurt迫于现实压力还是选择接受了这份工作,但是这也为后来的逃离埋下伏笔。

  “Ich,ich,ich.”第三次出现于Kurt之口,他在日复一日毫无创造性的墙画中厌倦,虽然他在东德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名望的艺术家,但他毅然决定放弃一切,拜托同伴重新刷白所有的墙画,奔赴西德追寻梦寐以求的艺术。“我,我,我。”这句台词终于以积极的象征出现,Kurt最终无法欺骗本心,转而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表达。

  第四次出现是Kurt在西德学习艺术时,Antonius教授强调的。严格来说并不能算一次,但是其表现的内核是一样的,对于自我的表达和展现。西德教授的那一段台词语义深明:“我是这么理解它们的,就像笛卡尔所理解存在那样,‘我思故我在’,他曾质疑一切,所有事物,所有能产生错觉的事物,欺诈,想象的幻觉。但他之后明白了不管去思考什么,不管由此会产生什么,他把这一不确定性称为:我。”

  我是谁?我是什么?Kurt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真正找到,他抛弃了备受推崇的雕塑和行为艺术,毅然选择了已经被宣判死刑的绘画,因为绘画才是可在他的基因深处的表达方式。

  他寻找自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寻找真实的过程,小姨在儿时在他心中就种下了种子——“所有真实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在Kurt给Professor Carl画肖像时就谈到:“为什么一张傻乎乎的业余照片比我的画更加真实呢?几乎没人会喜欢自己的照片,但每个人都会喜欢自己的画像,因为照片更真实。”

  Kurt开始临摹业余的照片,而使他真正找到自己的灵感原点的,仍然是童年时期懵懂之间,对于真实的探索。电影里两次展现了Kurt童年的探索,这样的探索方式就仿佛把眼睛当成了摄像机,Kurt抬起一只手对眼前的景物重新对焦。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Kurt抬手是因为小姨被抓走,而小姨曾教诲他:“不要移开眼睛,要凝视真实。”并且在被抓走时还不忘提醒Kurt,“不要移开眼。”年幼的Kurt虽然没有移开眼,但是他也不想看见小姨被眼睁睁地抓走,所以抬手挡住了视线,眼前的景物模糊了。可以说这一次是Kurt意外的发现,而后来Kurt就不断对这一发现进行复现。

  Kurt后来对于生活的感悟也与真实相关,他让教授眼前一亮的是一个引其他人发笑的感悟,关于六个数字,如果随机说六个数,那么它们毫无意义。如果说的刚好是彩票的中奖号码,一切就变得真实起来,变得有意义了。

  而如今的Kurt回归了他一开始的感悟:眼前所见一定是真实的吗?真实一定清晰吗?当他大胆拿起笔刷刷开清晰的油墨,他的作品才真正开始成为“无主之作”。

  后来他在自己的画展上这样回答记者:“真实的,和谐的,真的,只有真实的才是和谐的,每一样真实的内容都是和谐的,一切真实的都是美好的。”

  “我要真相。”

  02母亲与孩子——生命和艺术的延续

  影片中对于Kurt亲生母亲的描绘很简略,而Kurt对于母亲这个角色又有一种特殊的情节。同时,在这部电影里还展现了母亲对于生命存续的伟大力量。

  在Kurt无主之作的创作之中,对他影响很大的是小姨,而最让人诧异的是,他把他和小姨的画像命名为《母亲与孩子》。而当媒体问道:“上面的人是您的母亲和您吗?”Kurt却回答道:“不,这不过是一张业余级别的照片,我无所谓画面里的是谁。其实,如果我不认识她,则会更好,那我就能更好地看到真实的内容。”

  所以对于Kurt来说,小姨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教给了Kurt最早的艺术启蒙,启发Kurt去寻求真实,她虽然很早就被迫害,但是她留给Kurt的影响则是像母亲一样深远的。

  所以实际上小姨这个角色是这部电影第一个重要的“母亲”角色。小姨这个人物引导的故事也十分精彩,又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

  小姨的名字叫做伊丽莎白,电影一开篇就是小姨带领Kurt参观艺术展的片段,展现了全片第一个张力十足的镜头——童年时期的Kurt凝视着一个骷髅雕塑品,这个骷髅艺术品的一些特征展现了这是一个女性的形象。小男孩是生命,而雕塑是死的,仿佛预示着小姨后来被迫害的命运。而死去的小姨的影响又依然深深影射在幼小的生命上,仿佛是一种母爱影响的延续。

  小姨,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在电影中是一个极具艺术天赋的人物,导演没有明确地指出伊丽莎白是否真的是精神病患者,但是就算她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她也展现了她对于世界远不同于常人的理解,她仿佛一个极尽疯狂的艺术家,这点在本片开头就展现了,小姨站在一排公交车司机面前,拜托司机同时鸣笛,一片巨大的噪音中,小姨却仿佛置身于一场音乐会,在接受生命的洗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