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我的心里有团火,眉梢眼角满目星河?(2)

时间:2022-03-0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故人长绝 点击:
 
  但弗莱彻告诉他:“别他妈叽叽歪歪,有本事拿你的实力赢回来!”于是接下来,在新一次排练中,弗莱彻祭出大招,让尼曼和另外两个鼓手,三人车轮战打鼓,谁能打准这次乐谱的节奏,谁就当主鼓手。车轮战之前,他提醒乐队里其他人,今晚我们所有人都耗在这儿了:
 
  三个鼓手,只能从命。只有其中打出最准确、最精彩的节奏,排练才会正式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三个人都要逼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每一个人,都打得筋疲力尽,手指颤抖:精神、肉体,都被透支到崩溃边缘:
 
  弗莱彻没有丝毫心软,面如铁色继续逼他们。最后,还是尼曼逼出了自己最强的战斗力,出色地打出了整张乐谱。他再次坐到了主鼓手的位置上。
 
  以为这次绝对稳了?然而并没有。由于丢三落四的习惯,上次把乐谱丢了,这次比赛途中,巴车抛锚,尼曼租车时又把鼓槌落在了车行。开车回去时,他已经迟到了。见到弗莱彻,弗莱彻说你他么迟早也就算了,连鼓槌都没带,你拿什么打鼓?尼曼回去取鼓槌,紧赶慢赶往赛场跑,结果出了车祸:
 
  满身是血,他不管不顾。继续往赛场跑:
 
  他带着浑身的伤和血参赛,不肯让出主鼓手的位置。为什么这么拼?因为台下坐着的那些观看者,都是能决定他未来命运的人。只要他的表现能一次次被他们注意到,就会大大提升他将来进入林肯中心的可能。然而这次,他搞砸了。他被撞成那样,连鼓槌都握不住:
 
  节奏打得乱七八糟,毁了整场演出。弗莱彻走来向他宣布:
 
  听到这道“宣判”,尼曼疯了一样扑上去,冲着老师一顿乱锤:
 
  也许,这是被弗莱彻严苛训练、几经嘲讽后倍感愤怒和压抑的发泄。但更大程度上,我想,那是尼曼对这道宣判的不甘,对位置被剥夺后的愤怒。老子为打鼓拼尽了所有,你凭什么因为一次失误,就判定我的“死亡”?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才坐上这个位置,你凭什么让我滚蛋?
 
  05
 
  因为一时冲动,尼曼付出了代价。他被退学了。回到家后,看着自己从小打鼓的视频,尼曼流下泪水。他的热爱,他的梦想,他的期待,他想冲击的目标,都化作了一缕烟云。失去了继续在音乐学院求学的资格,他永远无法站在林肯中心的舞台上,无法成就伟大。与此同时,有调查人员找上门来,告诉了他一件事的真相。此前,一次排练中,弗莱彻向学生们介绍了一名自己挖掘的乐手:
 
  很不幸的是,这位乐手,死了。弗莱彻告诉大家,这个一步步走进林肯的学生,死于一场车祸。可直到见到调查人员,尼曼才知道,长期以来,那个乐手过得都不怎么开心:
 
  显然,外界认为这与弗莱彻极端的教育方式有关。他一直用一种反向激励法,以打压、嘲讽的方式,在逼迫学生追求完美,追求丝毫不差。在教育尼曼的时候,也一样。尼曼第一次打错拍子时,他不但扔了椅子,还冲上去扇了他的耳光:
 
  甚至对其辱骂:
 
  弗莱彻本身就是个狂傲的一嘴脏话的老师,不能接受任何失误、错漏和瑕疵。学生出现一点疏忽,他就会“人生攻击”,将其贬得一无是处:
 
  不过分地说,弗莱彻就是个“人渣”。在鞭策学生这件事上,他偏执地用一种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在逼迫对方,他不希望学生自满,更不希望他们有任何懒惰,他要每个人时时刻刻绷得像一根弦一样,不断追求自己的极限。这才有了电影里他一进入排练厅,空气就变得极度压抑这一幕。很多看了电影的观众都认为,弗莱彻这种教育方式,完全是变态,是虐待,是极为不人道,也起不到督促作用的。确实,现实中要是哪个老师这么教育学生,估计早就被家长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了。我也不认为,督促一个人追求完美,非要用这种极端变态、以嘲讽为主的方式。这种傻逼教育手段,我在中学时代见过很多。我主要是不想退学,才他妈没揍那些傻逼。但放在电影里,弗莱彻这个人物的特性,是经过艺术化修饰和夸张的。某种程度上,他其实是一面镜子。他到底如何教育学生,也并非电影的重点。重要的是,面对弗莱彻带来的外部压力和无情嘲讽,尼曼做了什么。从一开始,尼曼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他心里的一团火:
 
  第一次落选时,身为“过来人”,已向平凡人生妥协了的父亲,劝他看开点。不打鼓,反正还可以做别的啊。可是尼曼是怎么说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