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阿甘妈妈

时间:2021-09-3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田永源 点击:
  在20余年的时间里,胡艳萍先后救助、收养了100多个智障孩子,帮助50多人康复回家或重返社会。她创办了“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和“阿甘餐厅”,让他们用劳动获得尊严和快乐。胡艳萍一

阿甘妈妈
 
  1974年2月,胡艳萍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兴隆山镇太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了让全家过上好日子,中学毕业后,17岁的胡艳萍决定不再念书,而是摆摊卖小吃。2000年,生意越做越好的胡艳萍承包了一个大排档。后来,她凭着诚实、守信的努力经营,发展到开饭店、茶楼、超市和网吧,成为拥有100多名员工的老板。
 
  在这期间,生性善良的胡艳萍收养了28名残障人士,其中绝大多数是智障孩子。
 
  2000年,26岁的胡艳萍结婚了。第二年6月28日,胡艳萍生下一个男孩,这下可把胡家人乐坏了。然而,高兴的心情只持续了三天,胡艳萍就接到一个坏消息:儿子患有唐氏综合征,同时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医生说,这样的患儿活不过半年。胡艳萍在痛苦中品尝着做母亲的快乐,她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感动上苍。然而,孩子在差5天就满7个月的时候,还是离母亲而去。
 
  原来那个长发飘飘、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笑容、朝气蓬勃的胡艳萍,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满脸阴霾的女人,她的精神已达崩溃的边缘。
 
  沉沦沮丧的日子过了两个多月,胡艳萍年近70的老母亲也没少劝解女儿,可是收效甚微。老人心里着急上火不说,还得替女儿照看那些收养的孩子,实在是身心俱疲。
 
  一天,母亲来到女儿的房间,同往常一样对女儿说:“你可不能再这样下去啊!你咋不想想,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别的不说,你把那些孩子扔给我,我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他们可怎么活呀!”
 
  这时,门忽然开了,进来几个孩子。当他们看到往日快乐、漂亮的“妈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都哇哇大哭起来。听到孩子们的哭声,胡艳萍也惊呆了。片刻后,她忽然抱住孩子,也跟着大哭起来。如果她真的撒手,这些年收养的孩子,必定还要无家可归、流浪乞讨。还有,辛辛苦苦打拼了10年的企业也将关门,百十号员工没有了工作,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胡艳萍终于重新振作起来。此后,大家发现,胡艳萍对智障孩子,更是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她开始专门收养救助智障孩子。不管是在路边看见的,还是在她饭店前乞讨的,甚至是在高速路上与她的车擦身而过的,她都把他们领回家。孩子再臭、再脏她都不嫌弃,就像妈妈一样,给他们擦洗,换上新装。没有名字的,为他们重新起了一个个寄托着希望和祝福的名字:幸福、快乐、高兴、开心、甜甜……不管怎样,胡艳萍觉得,她每收养一个智障孩子,就减轻了一份对夭折儿子的愧疚,从精神上获得一点解脱和慰藉。
 
  作为对她的回报,上苍赐予她一份无价的生命礼物——3年后,她生下一个漂亮、健康的儿子——闻闻。闻闻仿佛是上苍派来的,驱散了她心头的阴霾。她用自己执着的信念,改变了更多智障孩子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
 
  胡艳萍不停地收养智障孩子,可是,这么无休止地收养下去,别的不说,家里的地方再宽敞,也有住不下的那一天啊!
 
  她反复思索之后,产生了一个想法:为这些智障者专门建一个园子,雇人协助爸爸妈妈照顾。
 
  对于她的想法,有人认为她“捡傻子”捡上瘾了,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大傻子”。也有人说,失去孩子对她的打击太大,她心里的弯转不过来了。二
 
  胡艳萍给她要建的园子起名叫“善满家园”,希望这里是和善美满、幸福欢乐的家园。阿甘餐厅的工作人员
 
  2010年11月8日,是國际助残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胡艳萍创办的“长春市九台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建成,48名从几岁到六七十岁的心智障碍者,从胡艳萍老家长春市兴隆山镇来到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善满家园占地18公顷,设有农疗区、工疗区、商疗区,果蔬种植园、爱心林区。还有一处占地1万平方米的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智障者,一律实行兜底服务。二十几名能够做简单劳动的智障者,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按照标准进行种植养殖业生产,通过劳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之前,收养智障孩子每年的费用从十几万到几十万,都由胡艳萍负担。后来,政府也开始介入,决定给每个孩子每个月900元的补贴。
 
  许多志愿者也来到善满家园做义工。胡艳萍曾经资助过的贫困大学生中,有一位在长春理工大学读书的学生孙志刚。在她的资助下,孙志刚顺利完成了大学本科四年学业,又以系里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长春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他第一个加入志愿者的队伍。曾在吉林省体育学院工作的教育学学士张秀梅被胡艳萍的事迹和精神打动,便同丈夫一起加入志愿者队伍,希望能为这个大家庭出一分力。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专家提醒胡艳萍,智障者不能长期在封闭的环境中,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生存能力,让他们有能力融入社会,才是长久之道。专家的提醒,为她打开了新思路,让她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三
 
  对于收养残疾人,起始是出于她的善良本性和爱心,解决他们的吃、住等基本生存问题。十几年她一路走来,在精神和物质上,付出了很多,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在受到巨大鼓舞的同时,她也认识到,为智障者特别是智障孩子建立养育、康复基地,仅仅是初级阶段,而最终的目的是让智障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