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俞老师的联系方式

时间:2018-02-2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赵星 点击:
挺住,意味着一切(全文在线阅读)  >  俞老师的联系方式
 
 
有个网友来信,说她想要邀请俞敏洪老师来自己的大学做讲座,因为他从没来过自己的学校。但是,这个网友苦于没有俞敏洪老师的邮箱地址,这可怎么办呢?于是写信来问我哪里可以找得到。
 
其实我有,但是我不能轻易给出去,因为我希望你能用尽所有力量来追寻一个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希望你能体会一个完整的、为一个小梦想奋斗的全过程,虽然这话可能说大了,但是我想让你明白“百折不挠”的真正含义。
 
为什么要特别用这个标题写文章?因为我也曾很努力地找俞敏洪老师的地址,很努力地写了感人至深的文字并把他感动,终至他同意来参加学校的活动,并担任开场嘉宾致辞。我可以给你讲讲我是怎么找到他的地址,并且跟他联系上的。
 
我忘记是大几的时候,研究生会主席抓了几个本科的学生联合起来做一个论坛,我作为外联部的成员之一,中心任务只有一个,邀请俞敏洪老师来学校参加论坛,并作为唯一的开场嘉宾致辞。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对不对?
 
俞敏洪老师在哪儿?在中关村的新东方总部吗?在飞机上飞着?在加拿大的家中享受儿女之乐?
 
俞敏洪老师的地址是什么?写信到新东方总部?有秘书肯定帮我拆了,然后发现丁点儿个不打紧的事儿就把我灭了;写邮件给俞敏洪老师?地址是什么?他知道我是谁吗?如何能让他给我回信?
 
分析了一圈,不能自己把自己圈死了,这么想问题,没有一条是活路。怎么办?那就从最快的电子邮件地址入手,逐个击破。
 
1.查新东方网站的地址,查到了结尾的orientalschool.com后缀,但他是用中文还是英文作为前缀呢?又是怎样的顺序呢?这个就很难猜了。那个时候我还没上班,因此还没有摸到什么规律,即便是现在也很难猜到。我见过用大写字母作为前缀的,也见过名字全拼的,也见过中英文结合的,而且出现在同一个公司里,规律很难找到。
 
2.发现一个以staff.orientalschool.com.cn结尾的后缀,更加迷惑了,整个晕菜了。
 
3.尝试从总机上问一下,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没戏。
 
4.找了个同学蹭了节新东方的口语课,中间下课去问代课老师怎么能联系到俞敏洪老师呢?未遂。
 
5.上Google上百度查了好几天,没结果,我也早知道网上不可能有这个。
 
6.买新东方的杂志找找看,也没有!
 
7.最后一击,必中:某个周二上午上课的时候上网,突然发现一条消息,俞敏洪老师今天晚上在距我学校4小时火车车程的城市的新东方分校,做签名赠书活动。
 
当时是上午11:00,上午第二节课的前半节刚刚下课,我看了看表,抓着书包,把银行卡号留给同寝室的人(我第一次冲动地跑到一个陌生城市,怕出事儿,又怕钱不够,所以留给同学,在紧急的时候打钱进去),然后回宿舍换了衣服和运动鞋就奔火车站了。戏剧性的是,当天的火车没了,我跑到了对面的长途汽车站,买了最近的长途大巴,好像花了50多块钱的学生票,就浩浩荡荡地自己坐车去了。我从小极少坐长途车,连坐个小巴都要挑汽油味比较轻的,结果那天因为没吃饭,胡塞了点蛋糕和水,一路吐了五六次。可怜的大巴卫生间基本让我一个人占了一路。走到半路的时候,还短信忽悠了一个同学坐后面的大巴跟上来了,只是会比我晚到1小时吧!下午4点多到达目的地,又自己在公交站坐了好几趟公车七拐八拐到了新东方,开始死等!此时已经人头攒动,我也分不清哪儿和哪儿就跟着排队了,一直到签赠开始。
 
轮到我的时候,接过书什么都没敢问就过去了,我一想,不对,我跑这么远不是为了这本书,得问问联系方式才算没白来。于是又去排队,正好给后到的同学领一本书。又轮到我的时候,我鼓起勇气问了句:“俞老师,能给我个您的联系方式吗?”他微笑着开口:“××××@××××.com。”我赶紧记下来,颠儿走了!晚上,拉着同学在漆黑而不知名的马路上行走了两小时,找到一家每人25元钱的小旅店住了心惊胆战的一晚!
 
8.回来以后我写了封邮件,简述了我们这次活动及想要邀请的事宜,被拒!
 
我又写信给了秘书们,还是婉拒!我想换人请新东方的其他高层,结果全部默拒!
 
9.最后又厚着脸皮地写了一封感人至深、发自肺腑、切中要害的信发过去,从头到尾都快字字泣血了,这下俞老师不仅答应了,而且是从当天去另一个活动的中途赶过来,致辞完以后再赶回去,中间1小时给我们的活动了。
 
这个结果怎么样?我想还不错。那封信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他?这是研究生会三个主席都问过我的问题。这封信不是在吹牛,也不是在哭穷,更不是在假慈悲,而是我把这件事从前到后全部串联起来,告诉俞老师,在他不知道的时候,以及他不知道的地方,有一个小女生,在完全没有任何门路和技巧的前提下,用了多少时间,一个人走了多远,在陌生城市的黑夜里担惊受怕了多久,才拿到这样一个珍贵的机会能与他对话;而那天,在他随手在一本书上签下名字之后,以及他抬头微笑着说出一个邮箱地址的时候,是如何让一个小女孩相信“百折不挠”与“锲而不舍”究竟是怎样的含义。这封信真的是发自肺腑,而绝非表面抒情。
 
可能这不算一个梦想,或者只是为了完成一个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定义成一种信念,一种从无到有的破釜沉舟,就像新东方那句喊了很多年的校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