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河边的错误(13)

时间:2010-06-0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余华 点击:

    “八一年。”“你妻子是谁?”他说出了妻子的名字,这时他才朝她看了一眼,看到她
正怔怔地望着自己。他不用去看局长,也知道他现在的表情了。“你有孩子吗?”“没
有。”他回答,但他对这种对话已经感到厌烦了。

    “你哪一年参加工作的?”

    马哲这时说:“我告诉你,我很正常。”

    医生没理睬,继续问:“你哪一年出生的?”

    “你刚才已经问过了。”马哲不耐烦地回答。

    于是医生便站了起来,当医生站起来时,马哲看到局长已经走到门口了,他扭过头去看
妻子,她这时正凄凉地望着自己。

    六

    医生已经是第四次来了。医生每一次来时脸上的表情都像第一次,而且每一次都是问着
同样的问题。第二次马哲忍着不向他发火,而第三次马哲对他的问话不予理睬。可他又来
了。妻子和局长所有的话,都使马哲无动于衷。只有这个医生使他心里很不自在。当医生迈
着沉重的脚步,忧心忡忡地在他对面坐下来时,他立刻垂头丧气了。他试图从医生身上找出
一些不同于前三次的东西。可医生居然与第一次来时一模一样的神态。这使马哲感到焦燥不
安起来。

    “你哪一年出生的?”又是这样的声音,无论是节奏还是音调都与前三次无异。这声音
让马哲觉得连呼吸都有些困难。

    “你哪一年出生的?”医生又问。

    这声音在折磨着他。他无力地望了望自己的妻子。她正鼓励地看着他。局长坐在妻子身
旁,局长此刻正望着窗外。他感到再也无法忍受了,他觉得自己要吼叫了。

    “八一年。”马哲回答。

    随即马哲让自己的回答吃了一惊。但不知为何他竟感到如释重负一样轻松起来。于是他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医生继续问:“姓名?”

    马哲立刻回答了妻子的姓名。随后向妻子望去。他看到她因高兴和激动眼中已经潮湿。
而局长此刻正转回脸来,满意地注视着他。“工作单位?”马哲迟疑了一下,接着说:“公
安局。”随后立即朝局长和妻子望去,他发现他俩明显地紧张了起来,于是他对自己回答的
效果感到很满意。“职务?”马哲回答之前又朝他们望了望,他们此刻越发紧张了。于是他
说:“局长。”说完他看到他俩全松了口气。

    “你什么时候结婚的?”

    马哲想了想,然后说:“我还没有孩子。”

    “你有孩子吗?”医生像是机器似地问。

    “我还没结婚。”马哲回答,他感到这样回答非常有趣。

    医生便站起来,表示已经完了。他说:“让他住院吧。”

    马哲看到妻子和局长都目瞪口呆了,他们是绝对没有料到这一步的。“让我去精神病医
院?”马哲心想,随后他不禁哧哧笑起来。笑声越来越响,不一会他哈哈大笑了。他边笑边
断断续续地说:“真有意思呵。”

    后记

    三四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虚伪的作品》的文章,发表在1989年的《上海文论》
上。这是一篇具有宣言倾向的写作理论,与我前几年的写作行为紧密相关。

    文章中的诸多观点显示了我当初的自信与叛逆的欢乐,当初我感到自己已经洞察到艺术
永恒之所在,我在表达思考时毫不犹豫。现在重读时,我依然感到没有理由去反对这个更为
年轻的我,《虚伪的作品》对我的写作依然有效。

    这篇文章始终没有脱离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所有的理论都只针对我自己的写作,不涉
及到另外任何人。

    几年后的今天,我开始相信一个作家的不稳定性,比他任何尖锐的理论更为重要。一成
不变的作家只会快速奔向坟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捉摸不定与喜新厌旧的时代,事实让我们
看到一个严格遵循自己理论写作的作家是多么可怕,而作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于经常的朝
三暮四。为什么几年前我们热衷的话题,现在已经无人顾及。是时代在变?还是我们在变?
这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却说明了固定与封闭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作家的不稳定性取决于
他的智慧与敏锐的程度。作家是否能够使自己始终置身于发现之中,这是最重要的。怀疑主
义者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命题的对立面,都存在着另外一个命题。这句话解释了那些优秀的
作家为何经常自己反对自己。作家不是神甫,单一的解释与理论只会窒息他们,作家的信仰
是没有仪式的,他们的职责不是布道,而是发现,去发现一切可以使语言生辉的事物。无论
是健康美丽的肌肤,还是溃烂的伤口,在作家那里都应当引起同样的激动。所以我现在宁愿
相信自己是无知的,实际上事实也是如此。任何知识说穿了都只是强调,只是某一立场和某
一角度的强调。事物总是存在两个以上的说法,不同的说法都标榜自己掌握了世界真实。可
真实永远都是一位处女,所有的理论到头来都只是自鸣得意的手*。

    对创作而言,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存在的只是事实。比如艺术家与匠人的区别。匠人是
为利益和大众的需求而创作,艺术家是为虚无而创作。艺术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只能是少数
派,而且往往是那个时代的笑柄,虽然在下一个时代里,他们或许会成为前一时代的唯一代
表,但他们仍然不是为未来而创作的。对于匠人来说,他们也同样拥有未来。所以我说艺术
家是为虚无而创作的,因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无知者,他们唯一可以真实感受的是来
自精神的力量,就像是来自夜空和死亡的力量。在他们的肉体腐烂之前,是没有人会去告诉
他们,他们的创作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匠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每一分钟都知道自己
从实际中获得了什么,他们在临死之前可以准确地计算出自己有多少成果。而艺术家只能来
自于无知,又回到无知之中。一九九二年八月六日

顶一下
(216)
87.4%
踩一下
(31)
12.6%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