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生存有道,掌控人生主动(6)

时间:2023-06-2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问道|宿春君 点击:


    萧何急忙问道:“您说得很对,不过有什么计策能让主上对我放心呢?”召平道:“您不如不接受主上的这次加封,再把家里的私财全部拿出来,交给主上,充作军需。这样才有可能免祸。”

    萧何点头称是,照此办理后,果然讨得了刘邦的欢心。在讨伐英布期间,萧何仍然留在关中督运粮草。刘邦屡次问押运粮草的官员,说是相国近来都在做些什么事情。押运官答称他无非是抚恤百姓、筹办粮草军械等,刘邦听了,默然不语。

    押运官回到关中后,把这一情况报告了萧何,萧何也猜不透深意。一天,他偶然与一位幕僚谈起此事,幕僚却叹气摇头:“您不久可就要灭族了!”萧何一听,大惊失色,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幕僚又说道:“您位至相国,功居首位,此外不可能再给您加封什么了。皇上屡次问您在做什么事情,显然是怕您久在关中,深得民心,一旦乘关中空虚,号召百姓起事,据地称尊,就会使主上无处可归,前功尽弃。现在,您不察主上的意思,还要孜孜不倦地为百姓操心,这是徒增主上的疑忌!疑忌越深,祸来的也就越快。在这种情况下,您不如多买田地,而且要逼着百姓们贱卖给您,使得民间诽谤您,怨恨您。这样,主上听说之后方能心安,而您也可以保全家族了。”

    萧何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当即采纳施行。

    押运官回到前线后,把萧何因强买民田而致谤议的情况报告了刘邦,刘邦果然很觉宽慰。不久淮南平定,刘邦回都养伤,到萧何前来问疾时,才把谤书交给萧何放心地让他自己处理这事。

    历史经验与智慧:

    刘邦坐稳江山之后便开始诛杀韩信等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就连与他交情最深的萧何也未能幸免。所幸的是,萧何懂得放低姿态,自污而保全身,虽然这有损自己的功臣形象,但总比丢掉性命要好上很多。

    徐阶“倒严”——退让隐忍,伺机而动

    以卵击石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是韬光养晦,伺机而动便可制胜。看来,明朝大臣徐阶是深谙此理的。

    明代奸相严嵩父子专权,当朝官员纷纷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行。但因严嵩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上疏官员反而惨遭迫害致死。徐阶就在严嵩炙手可热的时候,进入了内阁,他从不敢与严嵩平起平坐,只是追随在他的后边谨慎从事。同时,他在嘉靖皇帝斋醮所用的青瓷上格外加意制作,以此亲近皇帝。一方面防备严嵩对自己下手,另一方面伺机“倒严”。

    嘉靖四十年,明世宗所居住的永寿宫发生了火灾,只得徙居别殿。徐阶劝皇帝重修永寿宫,第二年改名万寿宫。相比之下,皇帝对劝他居住南城的严嵩,已有几分不悦。

    而这时徐阶又指使道士借着扶乩来昭示严嵩的奸行。嘉靖皇帝素来迷信法术,听了道士所言,不免心动。徐阶认为时机趋于成熟,就暗中支持御史邹应龙上疏弹劾严嵩父子的不法之事。等到邹应龙的奏疏呈给皇上之后,徐阶却特地到严嵩府中去拜谒严嵩。严嵩很是高兴,并且让严世蕃把全家妻儿老小都带到徐阶面前,托付给他。徐阶一回家,他的儿子就暗示他说:“现在正是报仇雪耻的时候。”徐阶假意斥责他说:“要是没有严家我就不会有今天,亏负良心与他作对,别人会怎么看我。”严嵩派亲信之人侦探徐阶的心意,很是放心。此时皇上把严嵩罢免回乡,徐阶仍是假意关心。

    回到家乡江西宜春的严嵩,并没有吸取教训,而他的儿子严世蕃被充军到广东后没多久,却悄悄逃回了原籍。在家乡,父子二人继续为恶不悛。袁川府推官郭谏臣因公事到严府去,严府恶仆不但戏弄郭谏臣,而且还用瓦块投掷他。郭谏臣一怒之下,就上疏给巡江御史林润,揭发严府***侵占的罪行,告发他们聚众谋反。林润马上驰疏奏报朝廷。皇上立即下令将严世蕃等逮至京师。

    这时,严世蕃还对前途毫不在乎。他聚集其党羽私下谋划,认为“聚众以通倭”的罪名大,必须设法隐瞒。还补充填写杨继盛、沈炼之狱的事,这样既可激怒皇上,又可得到赦免。谋划好了以后,他又让他的党徒到处去宣扬。于是主持审理案件的刑部尚书黄光异等人听信了传言,草拟了这一内容的疏稿,准备进呈给皇帝。

    他们先将此疏稿带给徐阶过目。徐阶对一切都已心中有数,问三人:“疏稿在哪里?”三人马上呈给徐阶看。徐阶看后,将他们带到内室,屏退左右,对他们说:“你们认为严公子是该死,还是该活呢?这个案子是想判他死罪呢?还是想判他生还呢?”三人说:“写上杨、沈之案正是要判他的死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