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生存有道,掌控人生主动(5)

时间:2023-06-2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问道|宿春君 点击:


    对于曹爽及其党羽的夺权之举,司马懿早已看破其用心,但司马懿并未一怒而起,他洞察形势,认为自己目前处于不利地位,曹爽身为宗室,是功臣曹真之后;而自己却为外姓,是曹氏政权猜忌防范的对象,不可马上采取过激的对抗行动。

    于是,面对曹爽咄咄逼人的进攻声势,司马懿以退为守,把政权拱手让给曹爽;并以年老病弱为由,不问政事。这使得曹爽的政治警惕逐渐放松,自以为大权在握,可以不用担心地寻欢作乐、纵情声色,名声也就一落千丈了。

    后来曹爽对司马懿的病感到有些怀疑,恐怕其中有诈,正巧此时曹爽的亲信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曹爽命他向司马懿辞别,乘机伺察司马懿生病的真相。

    司马懿知道曹爽派李胜辞行的用意,故意表现了一副衰病之容。他躺在病床上,两个婢女在他身边服侍,他想拿过衣服来穿,但却由于手抖而使衣服滑落在地上。他指口言渴,婢女端进粥来,他只能勉强将嘴凑到碗边,让婢女一勺勺地喂他,稀粥顺着他的嘴角流出来,弄得胸前衣襟湿漉漉的,十分狼狈。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荆州刺史,特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假装眼昏耳聋,故意将“荆州”听成“并州”,他说:“那就委屈你了,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你要好好防备啊。我病重得快要不行了,恐怕今后见不到你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托付给你,希望在我死后能得到你的照顾。”

    李胜又大声解释说:“我是到荆州赴任,而不是去并州。”司马懿又故意错解其意说:“哦,你是刚从并州来?”

    李胜只得拉大嗓门,这一次司马懿才算听清楚了,他叹息着说:“唉,我实在是年纪老了,耳朵聋,听不清你的话。你调任家乡荆州刺史,真是太好了,应该好好建功立业。”

    李胜回到曹爽那儿,将亲眼所见向曹爽详细报告,认为“司马公已神志不清,只剩下一具躯壳,不足为虑了”。这时,假象已经完全蒙蔽了曹爽,从此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嘉平元年正月,魏帝按惯例将率宗室及朝中文武大臣,到城外祭扫魏明帝的陵墓。丧失警惕的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都前呼后拥地跟着小皇帝曹芳去了。久已装病卧床不起的司马懿认为时机已到,将经长期周密策划、精心准备的力量积聚起来,发动了政变。

    他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部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城门、兵库等战略要地和重要场所,并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大将军的职务,剥夺了他的兵权。又亲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屯于洛水浮桥,派人给魏帝呈上司马懿要求罢免曹爽的表章。曹爽及其亲信党羽慌了手脚,未能组织有效的反抗,又轻信了司马懿的劝降之言,认为虽然免官,但仍不失为一富家翁。最后乖乖地交出了兵权,束手就擒。等回到京师,司马懿即以谋反罪名,将曹爽一伙投入监狱,不久全部处死。

    二月,魏帝进封司马懿为丞相。十二月又加九锡之礼,享受朝会不拜的殊礼。自此司马懿威震朝野,实际掌握了曹氏政权的军政实权,史称“高平陵之变”。

    历史经验与智慧:

    政变是封建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司马懿取得政变成功的关键是依赖于蒙蔽对方,使对手放松了警惕,从而获得反击的机会。可见,与人较量需要的是头脑而不是武力。

    萧何求过——放低姿态,明哲保身

    一般来说,靠起兵造反而终登上王位的人,最担心的莫过于良将的势力过大且得人心。基于这种心理,刘邦难免对手下强将猜疑嫉恨。

    刘邦是个猜忌心极重的人,诸将如淮阴侯韩信等,无一不受到他的猜疑和嫉恨,有的甚至被迫走上了谋反的道路。就连与他交情最为深厚的萧何,也因屡屡受到猜忌而终日战战兢兢。

    韩信被杀害之后,萧何因功进位为相国,加封五千户。群僚都向他道贺,只有当年的东陵侯召平一脸忧愁地对萧何说道:“您将从此惹祸了!”萧何大吃一惊,忙问原因。

    召平答道:“主上连年出征,亲冒矢石,只有您安然地居守都中,不必遭受兵革之劳,现在反而得以加封食邑。这在名义上是看重您,而实际上是对您不放心。您想,韩信有百战百胜的功劳,尚且被杀,难道您的功劳能赶上韩信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