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以德服人,做事先做人(6)

时间:2023-06-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问道|宿春君 点击:


    官场上的厄运并没有让戚景通伤心,令他不如意的只是年过半百还膝下无子。公元1528年,夫人为56岁的戚景通生下了一个男婴。他激动地说:“我为儿子取名继光,要他继承、光大我6代将门家风,前程无量!”

    戚继光从小跟随母亲读书习武,10岁时,他就读了许多兵书,还能写出一些漂亮的诗文。

    戚景通白头得子,钟爱异常。他对自己的儿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戚继光少年时,父亲就经常给他讲,武将必须有舍身报国的高尚气节,打起仗来应有身先士卒的勇猛精神。他希望儿子将来能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事业,对戚继光的要求十分严格。

    当戚景通告老返乡时,祖居的房屋已近百年,很是破旧。次年,他打算修缮一下,命工匠安设四扇镂花门户。工匠们对戚继光说:“公子家是将门,请安设十二扇镂门户吧!”戚继光向父亲提出这个意见。父亲严厉斥责了儿子这种图虚荣、讲排场的想法,说贪慕虚荣,连这点家业也会保不住的。戚继光虚心地接受了父亲的批评。

    戚继光13岁那年订婚了,亲戚送他一双考究的丝履。戚继光穿着这双丝履走过庭前,父亲看见了,十分生气地批评他:“为将之道,文武双全。文要精熟韬略,足智多谋;武要临敌破阵,武艺高强。然而更重要的是为官清正、爱兵如子。从小不贪图富贵,将来才能和士兵同生共死。你这样做以后就势必要侵占士卒的粮饷,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最后,父亲还将丝履毁裂,不让戚继光从小养成奢侈享受的坏习惯。

    戚景通不仅竭力制止儿子沾染坏习气,还十分注意把儿子往正路上引导。一次父亲问戚继光:“你的志向何在?”

    戚继光答:“志在读书。”

    父亲告诉戚继光:“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清‘忠孝廉洁’四个字,否则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并命人把“忠孝廉洁”四个字写在新刷的墙壁上,让戚继光时时省览。戚景通教育儿子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克己奉公,讲求气节,对儿子的成长起了很好的影响。

    戚继光一面刻苦学习武艺,一面立志发愤读书,以求继承父业。三年过去了,戚继光博览群书,学业大进。15岁时,戚继光就以深通经术出名于家乡一带。后来,戚继光果然成为一位平定倭寇的民族英雄。

    历史经验与智慧:

    戚门家风好,体现在戚父对戚继光的教育上,能够从小抓起,从一些生活方面的细节之处开始做到。因为作为一名长者,戚文明白品性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之重要。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保持下去才会谈得上开创事业。有这样的家庭环境,戚继光能够成为一名民族英雄也就不奇怪了。

    左光斗入狱——心忧天下,不以己重

    个人的安危无关紧要,在艰难的环境中能够把个人的安危与重大的取舍联系在一起,不以己重,体现那就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了。

    明朝名臣左光斗学识渊博、为官正直。

    有一次,身为科举考试监考官的左光斗在寺庙内看见一位伏案熟睡的书生。他被书生案头文采激扬的文稿所打动,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貂皮披风解下,披在了书生身上。临走时,他问过和尚,才知道那书生叫史可法,是来京城应考的。

    考试那天,左光斗在考场上见到了史可法,拿过他的试卷一看,见文风犀利,文笔生动,当场把史可法评为第一名。

    考试结束,左光斗把史可法带回自己的府邸,勉励了一番后,当着史可法的面对夫人说:“自家的几个孩子都没才能,将来我的事业就靠这小伙子继承了。”

    史可法听后深受感动。自此,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

    左光斗一心一意想整顿朝政,却被奸人所害,于公元1625年进了监牢。在狱中,他始终坚持个人原则,遭到了残酷拷打。

    左光斗被捕以后,史可法急得坐立不安,想找机会进去探望老师,但因看管严密,不能如愿。后来,他拿了银子贿赂狱卒,这才得到了一次探监的机会。

    当天晚上,史可法换上一件破烂的短衣,扮做拾粪人的样子,由狱卒领进了牢监。

    史可法走进左光斗的牢房,只见左光斗遍体鳞伤,左腿腐烂得露出骨头。史可法一阵心酸,双膝跪地,抱住左光斗伤心地哭了起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