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以德服人,做事先做人(5)

时间:2023-06-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问道|宿春君 点击:


    马皇后总是劝朱元璋说:“夫妻贫贱相依,患难与共,富贵长久,这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君臣之间,能否做到长久互相信任却很难啊!你不忘同我患难,更希望你不忘和群臣的患难。”朱元璋易怒好杀,马皇后劝他不听时,常解开衣服叫朱元璋看她胸前烫的那块伤疤。这对朱元璋的触动很大。

    平定天下后,马氏仍时常劝朱元璋克制容易发怒的毛病。

    宋濂是个有学问的人,帮朱元璋平定天下,算是个有功之臣。丞相胡维庸因过被杀,宋濂的孙子也被牵连进去。因此,朱元璋逮捕了宋濂,也定成死罪。

    马皇后知道这事后,十分难过,在和丈夫同桌吃饭时一声不吭。朱元璋见妻子反常,问其原因。马皇后说:“孙子的事爷爷并不知道,怎可一并定罪呢?”朱元璋被打动了。第二天,便免了宋濂的死罪。

    公元1382年秋,马皇后得了重病。朱元璋千方百计为她寻医治疗,可她什么药也不吃。朱元璋问及原因,她说:“如果我的病好不了,你会治医生死罪的。”不管朱元璋怎么劝,她硬是药不沾唇,宁愿自己病死,也不愿丈夫枉杀一人。

    临终时她仍劝朱元璋:“希望你改改脾气,求贤纳谏,对待功臣善始善终,使天下臣民各安其所。”

    历史经验与智慧:

    马皇后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朱元璋落魄时坚定地守在他的身边,而是在她贵为皇后之后仍然以一种平和淡然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包括对朱元平日的规劝,其用心之良苦,其为人之风格,不能不让人敬重。做人能如此,就非常难得了。

    于谦保卫北京——敢担重任,临危不惧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这是对一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一个人的考验。

    1499年8月,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京城里人心惶惶。

    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布由郕王朱祁钰监国,并召集大臣商量退敌对策。有的大臣主张先逃到南方去,避过此劫后再做打算。

    兵部侍郎于谦坚决要求给予有力回击:“京城是天下根本,人心所系,难道大家忘记了宋朝南渡的事例了吗?”

    于谦的主张得到了多数大臣的支持。皇太后和郕王委派于谦指挥军民守城。

    天下不可一日无主,皇太后让郕王朱祁钰做了皇帝,又封于谦做了兵部尚书。

    于谦欣然受命,当即立下军令状:“不见成效,甘受处罚!”接着,他并开始部署内固京师,外筹边镇。

    1499年10月,瓦剌军兵临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

    于谦重新调配兵力,精密部署。为了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于谦还下了一道严令:凡临阵打仗时,将官不顾士兵先退缩的,斩将官;士兵不顾将官先退的,后队斩前队。同时,他还命令把所有城门封闭起来,堵塞退路。

    将士们士气振奋,下决心跟瓦剌军拼死战斗,保卫北京。

    双方刚一交战,明军枪炮轰鸣,乱箭齐发,瓦剌军首领也先的弟弟索罗和大将毛那孩首先中炮身亡。这一战,杀得敌兵溃不成阵。也先见势不妙,企图撤兵,明军紧迫不放,瓦剌军死伤惨重。从此,也先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北京保卫战取得了辉煌胜利,于谦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经验与智慧:

    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责任,越是在危急时分越应该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社会职责的承诺。在考验中体现责任,在责任下锻炼自己的能力。

    戚父教子——不贪富贵,不慕虚荣

    好的习惯往往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如果能在日常生活的小细节方面注意到这一点,从严要求自己,至少你又离成功近了一步了。

    戚家祖先戚祥跟随明太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为国捐躯。明太祖特封他的后代到登州(今山东蓬莱)担任指挥佥事,并且世代承袭。

    戚家将因家风严而闻名。第六代戚家将叫戚景通,文武全才,刚正不阿,被人誉为难得的好官。

    戚景通任江南粮把总。一次,他押运粮食入太仓时因没有给仓官送财物,而遭到仓官的刁难。戚景通的部下张千户一向佩服戚将军,就送来300两银子请他用钱打通关节,避免灾祸。戚景拒绝了:“我因不愿违背良心才得罪赃官,若是收下你的银子,不也同样是违背良心吗?”后来戚景通因此而丢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