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这边风景(第十章)

时间:2023-03-1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蒙 点击:
这边风景(全文在线阅读) > 第十章

  牛皮穆萨与杠头乌甫尔大战 挥动钐镰 英雄的劳动场面

  和煦的春风在田野上回荡,在地头渠边、在路口桥旁、在每一座院落和房屋里,它们融化了最后的冰雪,吹开了一朵朵的玫瑰,催促着庄稼和树木的生长……
当伊力哈穆给阿西穆刷墙的时候,同时又有多少党员、团员、干部和积极分子正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细致入微地做着思想工作;他们推开这一家的门,又拉住了那个人的手。他们的微笑,他们的娓娓动听的话语,他们的关切的目光和坚毅镇定的举止驱散了人们心头上或有的阴云,温暖了一颗颗善良却难免粗疏和软弱的心,构成了一道道平凡却也是稳妥的堤防,在恶浪浊水面前,素常一样地存在着、阻挡着。
吐尔逊贝薇的工作方法是别具一格的。分工她负责去动员几个无故不上工的妇女。中午,她组织了七八个八九岁的小娃娃,给他们明确了任务,进行了速成训练。然后,她系紧头巾,挽起袖子,挺起胸膛,带上排得整整齐齐的娃娃们,开赴一家又一家。到了那里,她先指挥着孩子们给扫扫地,拾掇拾掇院子。他们的工作对象——那个无故不上工的女主人又是惊奇,又是表示感激,又怕孩子们弄坏了东西,急得哇哇乱叫。这时,孩子们排成队,由领头的孩子朗诵道:
“大妈大妈您为什么不下地?不劳动哪儿来的小麦、玉米!”
然后大家和道:
“好大妈,亲大妈,我们的勤劳的大妈,请快去上工吧!快去上工吧!快去……”
虽然孩子不算多,喊叫的声音却是震耳欲聋。
遇到工作对象年龄不算太大的时候,他们就把“大妈”换成大姐。吐尔逊贝薇知道,越是这些不爱劳动的妇女,越是讨厌别人过早地称她们作“大娘”“老婆子”。遇到孩子们说得不太清楚,吐尔逊贝薇就自己出马重复一遍,而如果孩子们忘了该说什么,吐尔逊贝薇就当着听众(应该说是听者,因为往往只有一个人)的面提词。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直到听者做出了一两天之内尽快地去下地劳动的保证为止。
艾拜杜拉这天中午破例来到了桥头。在通往庄子的路上,跨过沿公路的主渠,修了一座木桥,木桥两边的栏杆,修得宽宽的,好像两排长椅,确实也是为了给人们坐的。新疆农村修桥的时候,总是考虑到桥梁的两方面的职能,即交通上的职能和公共休闲场所方面的职能。有那么一些游手好闲的男青年,最喜欢靠在、坐在桥栏杆上休息。在这里可以晒太阳、吹风、得清凉、“吃空气”、吸烟、听流水声。更主要的是看过往的行人,其中特别是过往的姑娘和年轻媳妇们。他们常常对这些过路的女人评头论足,引起一阵阵哄笑。说实在的,他们绝大多数并不是流氓,他们的笑话也说不上猥亵下流(真正的流氓并不到这里来说笑话),他们不过是有些散漫,缺乏政治觉悟和组织性、而又都喜欢卖弄自己的贫嘴呱哒舌而已。
根据早上碰头会的决定,艾拜杜拉一方面是硬着头皮,一方面又是忍住笑来到了这里。他招呼道:“伙计们,来吧,我给你们念一段故事!”他掏出了一本小册子,他念得非常之好,抑扬顿挫,又清楚,又流畅,又有感情,在桥上消磨时间的几个小伙子凑了过来。开始他们有点纳闷,他们不知道艾拜杜拉为什么突然出现在这里,他们怕艾拜杜拉把他们教训、甚至骂上一顿,再说论打架他们几个人加在一起也不是艾拜杜拉的对手。及至听到艾拜杜拉念故事,他们松了一口气,却也更好奇了,艾拜杜拉念的是欧阳海舍己救人的事迹。念完了,艾拜杜拉说道:“伙计们,人家是人,我们也是人,看,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流尽最后一滴血。可你们呢?你们早就超过了偎在妈妈怀里吃奶的年纪了,你们睡觉的时候用不着安放须卖克婴儿摇床上用来排引小便的木管。,你们吃一顿饭的饭量顶得上半个骆驼,可你们在这儿游荡,你们为什么不下地劳动呢?我知道了,不用解释了,你们昨天去干过活。农忙的时节,怎么能这样?哪怕是一匹马,如果是好马,它也渴望着在战场上驰骋,它绝不愿意整天只是在土里打滚和晒太阳啊,你们难道没看见,没听说,修正主义、反动派、地主坏蛋正在破坏咱们的日子,你们的懒散不是帮了坏人的忙了吗?快把你们浑身的力气,献给公社的土地……”
这个大队最年老的长者是斯拉木。他自己也讲不清自己的年龄,只记得是出生在青杏开始变黄的一个刮大风的日子。巧帕汗外祖母说,在她做姑娘的时候,斯拉木已经开始蓄长须了。他是七队的护林员。从天不亮,他就活动在林带里,中午也不回去。他不但要给树木浇水、松土、涂白,在这个季节,尤其重要的是要注意防止谁的毛驴或者羊只咬啃树皮,五月的树皮,饱含着多少生命的液汁,遇到那种不负责任的主人的讨厌的牲畜,树林就要遭殃!他一面看着树木,一面也看着行人。他认识这一带所有的人,眼皮一撩他就知道哪个人是为了办事而匆匆地走过而哪个人是散散漫漫地浪荡。他叫住每一个他认为是应该叫住的人,给他们讲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胡思乱想,赶紧到地里去把春季的农事搞好,不要怕修正主义。“修正主义”,这个汉语措词老人觉得说起来拗口、费解,他是怎么认真学习也听不明白,加上对于“第二国际”“考茨基”“社会民主主义”的说法,他就更是如入五里雾中。他想起了一个词:球筒子,其实是来自汉语的“取灯子”或“取灯儿”,是南疆一带流行的用来引火的薄木片,他干脆将修正主义叫做取灯主义,后来说快了同时他极力摸索读音的汉语特点,乃变成毬灯儿主义,“不要怕那边的毬灯儿主义……”他振振有词地宣讲,他引起了一片笑声,他不是不懂不是感受不到这里的汉语发音的妙处,他很得意,他知道自己的反修批修的水平有相当的高度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