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倾尽全力的《深海》为何会引发争议?【深海观后感】(4)

时间:2023-01-2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纪扬 点击:

  都说如梦似幻、如假似真才是最高境界,最好是暂时让所有观众相信:这真是一部奇幻片、参宿真的来到了神奇瑰丽的异世界:就像造访油屋的千寻,即便最终找到了回家的路,也没有观众会觉得她的大梦是“假”的。

2001《千与千寻》

  如此一来,结尾的反转才更有力量,更催人泪下。

  关于参宿选择自杀的设定,也招致了不少非议:有人觉得她遭遇的苦难不够——无非是不被理解、孤独无助,而因为这苦难呈现得“不够”,道德帝们的批判大棒便蠢蠢欲动了。

  争议三:人设和价值观存疑?

  首先亮明意见:影片的“人设”和“价值观”没有问题。影片真正想讲的是:一个不被世界在乎的弱小个体,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解,并带着伤痛活下去。

  别说什么“抑郁症根本不是这样的”,这是电影,不是精神病学教材。何况:一个九岁孩子被母亲抛弃——平心而论,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自杀的理由“不够”么?她是需要怎样坚毅不拔的成熟性格、学会怎样的换位思考和以大局为重才“够”?

  我不是说参宿自杀是“对”的。而是发现关于这部电影的某些讨论——所谓“消费抑郁症”,进而指责参宿“自私不懂事”的意见貌似是基于对抑郁症有所了解的“现实”,实则真的是到了扯淡的份儿上。

  若论现实的话:儿童当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当然想要别人都爱自己——这无可厚非,这就是现实。

  很多人拿“巨婴思维”来衡量儿童非常可笑,反而义正词严的道德批判下的“现实”却是:我看了一部动画片,我认识抑郁症患者或者干脆我自己就是抑郁症,所以我觉得被冒犯。于是我气坏了,我要把它批倒批臭!

  ——这才是巨婴心理。

2001《千与千寻》

  关于参宿“害死南河、背负罪孽”,“余生更无法抬头”等等各种声音,让我想到了当年关于《大鱼海棠》的争议。

  回想一下,《大鱼海棠》中椿的“罪行”与参宿挺像:一个是因为自私不懂事而“害死一人”,另一个则是因为自私不懂事而“害死全村”。

鲲的存在会给村庄带来毁灭

  但事后诸葛的道德帝们偏偏忘了一件事:参宿落水时是不知道萍水相逢的小丑会舍命相救的,恰如椿和鲲朝夕相处时,也同样是不知道她的行为会遭天谴、害全村遭殃的。

  当一个九岁孩子失去母亲,被家人漠视,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对未来彷徨无地之际,就算偶然有一个“想不开”,究竟又何错之有?

  连南河都会说:“这根本不是你的错”,难道有些人的同理心连动画角色都不如吗?

  参宿本是个不经世事的孩子,“经历过事”的人的正常反应该是怜惜。就像影片的主题曲,借南河之口为她送上对未来最真诚的祝福:“某一天,你也会和我一样,走过阴晴和冬夏。”

  更何况,在发现自己的“错误”(间接害死南河)后,参宿都在尽自己的全力弥补,即便是在弥留之际,也想拉他一把、“和他在一起”。是南河教会了参宿何谓责任、何为爱人。

  就像《大鱼海棠》的椿,先前执意抚养鲲长大“犯了错”,可那是为了“一命还一命”——这是承诺、责任与忠诚。哦,就因为照顾全村的“大局意识”不够,椿就算献出生命(化作参天大树抵挡洪水)还不能让道德帝们解气?

2016《大鱼海棠》

  讨论电影,最好是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别立场先行借题发挥。

  将《深海》与《大鱼海棠》这两部争议之作并置,是因为它们遭致的某些恶评的心理动机很像。

  其实,这两部电影剧作上的毛病才像:椿与人类少年同样是只有一面之缘,恰如参宿与南河;而当人类少年化为鲲后,鲲就成了个“化而为鹏”、翱翔九天的概念:海豚无法与椿展开双向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互动,唯一情节只能是“拥抱”;正如海精灵和丧气鬼都是参宿单向度的延展,唯一情节只能是“袭击”。

  第二个相像之处是明明都有着宏大的世界观、磅礴的想象力和汹涌的情感力量,却非要搭配那些心灵鸡汤般的金句:像“希望你每次笑,都是真心的”,或“我会化作风雨,陪在你身边”等等。这种直白廉价的台词非但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对于影片希望传递的深刻思想是种矮化。当然,抖音营销号是很喜欢这种的。

  对一部呕心沥血、慢工打磨的动画片,在起码尊重的基础上讨论其剧作、画风或者其它技术层面的问题都可以,但出自“价值观”“人设”上的否定理由最好慎用,以免显出自己的轻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