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倾尽全力的《深海》为何会引发争议?【深海观后感】(3)

时间:2023-01-2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纪扬 点击:
201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为什么同样是美轮美奂的画面+编织一个新故事,电影《少年派》中的海上漂流记就不显冗长?

  首先,《少年派》的“人物前史”更加充分:除了派的学霸本色与宗教信仰,派的爸爸、妈妈、哥哥也都有着更为详尽的笔墨铺陈。《少年派》在落水前足足有四十分钟,而《深海》的前戏却在正式片头前。

派的家人要立体生动得多

  其次,在漫长的海洋历险中,《少年派》也采用了“我与我的分身”这样一个高概念。但值得注意的是:理查德·帕克不止是概念而已,更是一个生动的形象:一头成年孟加拉虎。老虎与“流动着的概念”的区别是:老虎是可以与主角之间产生切切实实的互动和冲突的。

拍“人虎交战”比拍“人与抑郁交战”容易

  而且,在之前动物园的一场戏中,影片就交代了派从理查德·帕克那“虎口脱险”的渊源,二人共处一船时又经历对抗-试探-共存-不舍的诸多过程。相比之下:无论海精灵还是丧气鬼,永远都凭那“三板斧”和“一招鲜”——它们的形象、能力和对情节的催化没有变化。

  当然,一个象征着萦绕不去的“抑郁症”、另一个代表着面目模糊的“妈妈结”,又能怎么变呢?

  看来,因为设定的关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有一件事本是能改进的——那就是南河的形象。

  争议二:角色刻板单薄?

  若说父母的人物前史不够、一众海洋生物毫无个性,是小女孩想象力所限;那留给南河这一主角得足足有一小时,应该想办法刻画他的人物光环。可事实是,虽然南河的戏够多,但角色本身依然干瘪。

  这个看尽世人冷眼的小丑形象,在影片中显得很不协调。他玩世不恭、贪财好利又焦虑易怒,先前对客户卑躬屈膝,忽而变得善解人意,结尾更是大义凛然地迎难而上。

  将这些复杂甚至矛盾的人格特质集于一身,并不是不行,关键是导演有没有驾驭它的能力。影片《大圣归来》中的大圣,也是从心灰意懒到“王者归来”,但他在和江流儿的互动中的心理转变是令人信服的。

2015《大圣归来》

  南河这一角色比大圣更复杂,而他的转变却十分突兀,几乎难以看出参宿对他的影响——似乎就是眼看着小女孩即将丧命的状况而于心不忍,继而整个人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你妈妈不要你了!”

  ——“这是哪个缺心眼儿的说的?”

  ——“你啊!”

  这段台词设计,恰恰暴露了南河与参宿之间的关系变化没有那么令人信服,只能靠幽默来打掩护。

  当然,导演对此的解释是:南河的性格之所以反复无常,那是因为他的人物形象也是跟着参宿的情绪变化走的——当参宿害怕他的时候,他就变得面目可憎;当参宿对他产生依赖,他就成为温馨的港湾......

  那要这么说的话,南河就跟丧气鬼和海精灵没啥区别了;最终也成了参宿随心所欲、随便定义的概念。那这一个多小时的深海号故事就不再是故事,而是成为一本只有一个主角的意识流小说。既然一切合情合理的戏剧性法则在此失效,那也不能怨有的观众不买账。

还是那句话:站在小女孩的立场,才能彻底融入这个故事

  总之,简单情节的复杂化和重复化,以及人物塑造的扁平化和脸谱化,就是很多观众难以沉浸式体验这个故事的原因。

  说到这,必须声明一下:其实我是非常喜欢《深海》的,主要是儿童抑郁症这一题材。放眼春节档七部电影,真正关注人和世界的关系、普通人命运与当代主题的仅此一部。

  先前所言,不代表我的观感,而是我的认知。我个人对于接受这个故事毫无障碍。

  我是觉得,如果导演和团队的工作重心稍微偏转一点: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剧本和人物上,一切就会大有不同。

  假如深海世界的众生相不那么走马观花、千人一面,参宿历经的几次危机多些层次和转折,她与南河由疏到亲、感情萌发的过程描写得更细的话,故事便不会显得那么“混乱无序”,而所有天马行空、重金渲染的画面也才有了落脚之地,不会悬浮在叙事之上——眼下的争议,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此外,这个故事还有一点需要改进:

  就是参宿落水前,最好别给波涛溅起和小黄鸭的镜头(作为闪回可以),因为这会提醒那些观影经验丰富的观众:接下来的海上奇遇记,八成是假的。这会影响接下来的代入感——尤其是在之后的故事讲得还不太行的基础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