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真假七步诗

时间:2008-10-05来源:天涯社区 作者:脂砚斋生 点击:

  谈起七步诗,稍有知识的人马上就能知晓此说所指。周总理在皖南事变中化用过此意:“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个典故出自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坐稳龙椅之后,以恃才蔑礼的罪名迫害曹植,让他当众行七步吟诗一首,此事即七步诗的由来。那么人们广为相传的七步诗真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七步诗吗,我看未必。
  
  陈思王曹植素以才名著称,宋无名氏著《释常谈》中有这样一条记载:“谢灵运曾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按理来说,谢灵运的文学造诣在当时已经让人难以望其项背。而他却对曹植佩服地五体投地。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夸赞曹植:“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害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纵观一系列史料,虽然人们都激赏曹植才华出众,但都没有提到他有七步之才。不仅如此,翻检《二十五史》,唯一涉及到七步之才的并不为曹植,而是北朝的魏收。当时魏收年仅二十六岁,下笔有奇言。但是白帝对他似乎不太看重,只言一句:“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后魏收只落得编修国史的职务。
  最早有关七步诗记载为《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酒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虽然有文字表明七步诗确实存在,但问题在于《世说新语》本身属于小说,其中有很多杜撰成分,不足以信。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曹丕命曹植作诗,曹植并没有行七步,而是应声便为一首。所以在这里此诗还不足以称为七步诗。
  另外一处相关记载见于《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三•俊辩•曹植》中,书中道魏文帝曹丕曾与陈思王曹植共同出游,碰巧遇见两牛在墙间打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曹丕大感兴趣,下诏命曹植赋《死牛诗》。并定下规则,在作诗过程中不许出现“牛”“井”字样,不许讲打斗之事,同时也不许说出死来。如果曹植在走马百步未成四十言,加以斩刑,这也太残忍了,由此可以看书曹丕是处心积虑地要杀掉曹植。曹植策马奔驰,揽笔即赋:“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赋已作成,却还没有行到百步,时间尚有剩余,曹植又自作三十言自悯诗:“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燃,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记载的诗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有出入,但关键的是,这两首诗都非七步诗。
  罗贯中所撰写的《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里引用了《太平广记》中的故事,但也不尽同。曹操薨,曹丕即位,文武百官都前来吊唁,唯缺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曹丕听了官员回报后大怒,欲加罪于两位弟弟。曹熊闻讯后自缢身死,独擒住了曹植。曹丕母卞氏听说曹植被擒,其党丁仪等人俱被杀,大为惊恐,忙来曹丕处求情,希望他能放过弟弟,并讲自己即使到了九泉也可以瞑目了。
  曹丕是一个孝子,非常听母亲卞氏的话。听了华歆的计谋后,召来曹植说:“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于是曹丕命曹植行七步赋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治罪,决不姑恕!”曹植问以何作诗。当时曹丕刚好看见殿内壁上悬挂着一幅水墨画,画上有两头牛相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便指画说以此为题。曹植行了七步,赋下一诗:“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及群臣听后大惊,曹植果然并非池中之物。他又生一计,对曹植道:“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曹植当下应允,又乞题目。曹丕便说以兄弟为题,但要求是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曹植当下口占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被诗意感动,潸然泪下,便放过了曹植,只将他贬为安乡侯。
  从这段叙述来看,七步诗并非就是人们所道的后面四句那首,真正的七步诗应是前面曹植所作的两牛相斗诗,这个误解的的始作俑者该是源自于《世说新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