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大萧条不全是金融资本惹的祸

时间:2014-11-21来源:科学公园 作者:丁不二方舟 点击:

  
  2008年9月15日,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的影响迅速扩大,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引发全球性的信贷紧缩,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伤害,加重了经济危机。面对危机,各主要经济体均实行货币宽松政策,重症下猛药。经过努力,至2009年底,经济危机得到初步遏制,大家松了一口气。至于后遗症,只能留待以后慢慢解决。本次危机中,新兴经济体表现抢眼,尤其是中国,为缓解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国际话语权得到大幅提高。
  
  社会动荡经常伴随经济问题出现,不过“经济危机”一词一般专指工业革命以后,相对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危机,主要表现为商品滞销、生产下降,企业利润减少、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破产、工人大量失业、金融混乱、经济陷入瘫痪、社会发展出现倒退。第一次工业文明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于1825年发生在英国,此后过一段时期就爆发一次,范围及影响呈现扩大之势。
  
  历史上最著名的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年秋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可以用崩溃来形容。这是一幕被反复提及的场景,人们先卷入投机狂潮,道琼斯指数高歌猛进,不过一切在短时间内崩塌,至1932年,道指较历史最高值下跌89%,期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失业人口激增、社会一片萧条。由于美国的连带作用,殃及池鱼,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了危机。几乎所有国家的应对之策都是通过提高原有关税、增加新关税、减少进口来保护国内贸易。各自为战的结果是雪上加霜,世界贸易总额骤减,进一步加重危机。对于很多普通的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画面莫过于资本家宁肯把牛奶倒入下水道,也不给穷人喝。这种非战争状态下的世界末日也会有亮点,好莱坞不认为这是一场危机,电影业是大萧条中少有的高增长行业。因为在物质食粮匮乏的时期,人们对通俗易懂的精神食粮产生了更加旺盛的需求。

  苦日子这么苦,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好日子好过了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宽泛来说,延续的时长超过了一个甲子。仅仅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还不够,美国也要军事扩张。不过世界已被瓜分完毕,美国只能在老牌殖民国家中挑个软柿子捏。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夺取了西班牙手中的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别看地方不大,经济价值有限,但古巴和菲律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美国分别向拉丁美洲、亚洲扩张的基地和跳板。
  
  凭借庞大的体量及人口优势,1900年前后,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各种努力奋斗中,同样夹杂着流汗流血、罪恶丑陋。由于拥有美好的经济前景,来自欧洲的大笔投资从未间断,当时的美国真是债多不愁,至一战前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帮助美国登顶的历史机遇是一战,大发战争横财。当欧洲清理战争废墟的时候,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是世界第一,而且在经济质量上也是世界第一,纽约取代伦敦,成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美好的日子仍在继续,面对一派欣欣向荣,1929年胡佛总统在执政初期,曾真诚地认为,美国的经济制度完美无缺,美国比以往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困。现代人作为事后诸葛亮,可以指出当时美国经济危机四伏,而当时整个美国及世界,对此浑然不觉。

  美国长期奉行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政策,在发展贸易的同时,美国应该尽量少同外国发生政治上的牵连,尤其是避免卷入军事冲突。能够如此和气生财,有赖于美国的地缘安全,所以当欧洲国家经常备战备荒的时候,美国却显得潇洒自如。以此为基础,美国形成了深厚的自由主义传统,国内经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方随意发挥,政府很少过问。不过自由主义不等于在国际贸易上也放任自流,美国在经济弱小的时候,同样也要搞贸易保护,以支持本国工商业的发展。至大萧条之前,美国经济接近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极致状态,充分展现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创立的古典经济学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资本、分工、商品、贸易、劳动力、价值、利润、分配等各方面的影响。
  
  胡佛总统的前任柯立芝在国家治理上主张小政府,信奉无为而治,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胡佛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说,掌控美国命运的不是首都华盛顿,而是纽约华尔街。但是当危机降临之后,原有的政策集体失灵,政府显得手足无措,做了各种努力,但危机却更加严重了。胡佛总统更关心帮助金融机构度过难关,对增加就业毫无作为,还坚决反对国家援助失业的城市群众。正因为应对失当,胡佛总是被评为史上最差总统。后来的故事是1933年小罗斯福总统上台,推行新政,反其道而行,美国政府由小变大,用看得见的手把国家带上了复苏之路。
  
  在农业社会,如果出现大范围生产过剩,多为盛世。人们对经济活动中的生产环节,总是希望多多益善,因为随着人口增长,供给不足是常态。如果出现量增价跌、伤害经济的情况,例如谷贱伤农,由于从生产到消费,整个产业链条很短,及时调整并不困难,所以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相对不大。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经济状况变得复杂起来。农业人口减少,工业人口增加,技术创新加速,商品极大丰富,社会化大生产可以在短期内提供大量商品。另外产业链条延伸,再加上复杂的资本运作,都造成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的中间环节增多。这些工业文明的产物,遇上好年景,会让市场经济好上加好,遇上坏年景,会把整个社会搅成一锅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指出古典经济学的不足,主张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其理论也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其实类似的观点和政策很早就有,许多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德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都曾有过实践,不过是凯恩斯完成了系统的理论阐释。

  依照美国的传统,是不会接受凯恩斯主义的,但是危机当前,罗斯福的新政明显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介入力度,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加强监管、调节税收等等都是今天耳熟能详的政策。凯恩斯看得见的手和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帮助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泥潭。但对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也不必过分夸大,因为政策更多是引导经济,而非决定经济。
  
  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深知大萧条的教训非常惨痛,阴影至今挥之不去。各路专家把整个过程掰开揉碎,放在手术台上解剖过无数次,著书立说、总结经验,希望能避免悲剧重演。关于起因,普遍认为金融市场的恣意妄为和金融政策的失误是造成大萧条的罪魁祸首。不过资本毕竟是身外之物,真正的金融问题从来都不是金融本身的问题。金融市场要抽风,一定是实体经济先得重病。关于结果,除了对罗斯福新政的肯定,二战爆发帮助美国彻底摆脱大萧条的说法也很常见。因为军火订单令失业率迅速下降,尤其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大干快上,开始大规模军工生产,凭借本土远离战场的优势,令经济迅速恢复。大萧条确实是以1939年欧战爆发为结束的时点。战争需求是一个因素,就像扩大公共领域的投资也是一个因素一样,不过都不全面。如果战争是一剂良方,美国应该尽早放弃孤立主义,主动积极备战,而不必苦等多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