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第三章 清初之政治及武功

时间:2023-07-0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吕思勉 点击: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全文在线阅读) > 第三章 清初之政治及武功

三藩之削平

孟子说:“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堂堂的中国,岂其区区的满洲,所能灭亡?这原是汉人的为虎作伥。所以当康熙初年,西南一带,还非清朝的实力所及。明桂王灭亡后,就封了三个降将,以助他镇压。这便是所谓三藩。三藩之中,吴三桂功最高,兵亦最强。公元1673年,尚可喜因年老,把兵事交给他的儿子之信,为其所制,乃上疏自请撤藩。清朝允许了他。吴三桂、耿精忠心不自安,也上书请撤藩,以窥探清朝的意思。当时明知许之必反,没一个人敢主持。清圣祖是个英明的人,便独断许了他。吴三桂果然造反。耿尚二藩,自然同时响应。当时西南两方,清朝本无实力。所以三桂一举兵,而贵州、广西、四川、湖南都入其手。但是三桂年老了,暮气已深,不能采用“弃滇北上”之计,和清朝拼一个你死我活。陕西有响应的人,三桂想自去应援,又没有来得及,给清朝打平了,徒和清兵相持于湖南、江西之间。耿尚二藩,一因和台湾郑氏相攻,一因苦三桂征饷,又皆转而降清。三桂兵势遂日蹙。乃称帝号于衡州,[1]想借此维系人心,这自然是无效的。称帝之后不久,也就死了。孙儿子袭位,逃归云南,清兵就摧枯拉朽般,把他灭掉了。这事在公元1681年。

平定台湾

三藩削平后,整个的中国大陆,才真算给清朝征服了。然而海外孤岛,还保存着汉族的衣冠,和清朝相抗。这便是台湾郑氏。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芝龙降清后,他退据金门、厦门,练着海陆兵,和清朝相抗。当清朝攻明桂王时,他曾大举入江,以图牵制。兵锋直达南京,清朝很为震动。究因兵力太单,为清兵所败,乃收兵出海。公元1660年,成功夺取荷兰人的台湾,以为根据地,务农练兵,定法律,设学校,很有建国的规模。明朝的遗臣,投奔他的很多。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继立,和耿精忠相攻,曾略取漳泉之地。精忠降清后,清兵助之,漳泉复为所取,并失金门、厦门,乃退归台湾。三藩平后,清朝有意和郑氏讲和,而闽浙总督姚启圣不肯。水师提督施琅,本是郑氏的降将,尤其要灭掉郑氏。郑经死后,内部乖离。遂于公元1683年,为施琅所灭。汉族到此,才没有片土可以自立了。

郑成功像

康雍乾的盛世

清朝和元朝不同。元朝历代的君主,少有识得汉字的;便大臣也都如此,所以对于中国的情形,十分隔膜。清朝则在关外时,已能译读中国书籍了。入关以后,顺康雍乾四代,[2]都能通晓汉文。圣祖且颇有学问,在位的年代也颇久。明朝从中叶以后,政治确乎糟得不成样子了。宫廷的奢侈,宦官的专横,赋税的苛重,都是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清朝颇能加以改革。当时的中国,经过长时间的扰乱,人民死亡流离,兵荒厉害的地方,几于十不存一;再无余力可以反抗,只得暂时屈服,民族主义的种子,潜藏着以待将来了。从三藩平定之后,到18世纪末年川楚教匪起事以前,表面上,就又现出太平无事的景象。

对汉族之牢笼政策及压制政策

清朝的能了解中国,固非辽金元等所及,其对待汉人的深心,也远非辽金元等所可比拟。他深知辽金元等都是以失其民族性而灭亡的,[3]所以竭力提防满人和汉人同化。不但不许通婚,就是驻防各处的满兵,也都和汉人分城而居。一方面禁止汉人出关耕垦,以防守他们的老家。[4]其对于汉人,则一方面用牢笼政策,又一方面用压制政策。入关之初,即圈占民地,以给旗丁。又强迫汉人,一律剃发易服,以摧挫其民族性。这是历代的北族所不敢行的。[5]他深知程朱之学,末流失之拘谨,而又专讲君臣之分,所以康雍乾三代,都竭力表章;而又禁止集会讲学,以防其联合。然而读书人的民族性,毕竟是最不容易消灭的。所以康乾之世,曾两开博学鸿词科。又网罗文人,编纂巨籍,既可以粉饰升平,又可以牢笼士子。而又即利用编纂《四库全书》的机会,把明朝人的著述,涉及清朝的,都加以销毁。甚至关涉金元的,也要追改。当时的禁书,共计有13800余卷,真是秦火以后,书籍的一次大厄了。而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株连屠戮,尤其惨酷。[6]

清初之疆域

清朝对外的武功,也颇有可观。这并非满族人有甚本领,还不过利用中国的国力罢了。当清朝时候,北方的游牧种族,还是蒙古。西北则是卫拉特[7]。蒙新和海藏,历代的关系,本来不多的,却是到了近代,因为喇嘛教的流行,而其关系遂较密切,[8]所以引起的波澜,也格外壮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