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做人要有好心态(4)

时间:2023-05-3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刘文清 点击: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上帝从穷人的身旁出现了,说道:“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

    上帝又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上帝就不见了。在穷人的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穷人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他想:啊,这些已够我花一辈子了。

    到了第二天,他很饿,很想去买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他必须扔掉钱袋。于是,他拎着钱袋朝河边走去。

    他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时,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穷人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吧。”

    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头发也全白了,脸色腊黄。

    他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终于,他累倒了,活活累死在堆满金币的房间里。

    这也许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在我们的身边,那些对金钱、地位和财富永不知足的例子却不胜枚举。有人为了满足自己无限度的欲求而钻国家的空子、贪污受贿;有人为了物质的享受而断送自己青春;有人为了自认为无所不能的钞票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和灵魂;有人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而扰乱他人、损害他人;有人为了自己更高级的物质享受而出卖人民的利益,用人民的血汗换取自己的享乐……这样做人的后果只有一个:身败名裂,遭人耻笑。

    有一个国王,家财无数,却郁郁寡欢,于是他就派手下的一个人四处寻找一个快乐的人。这位国王命令道:“等你找到那位快乐的人,就把他带回来。”

    这个人不辞辛苦,寻找了好几年,也没有找到一个快乐的人。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最穷的地方时,听到一个人放声歌唱。循着歌声,他找到了一个正在田间犁地的人,他问犁地人:“你快乐吗?”

    “我没有一天不快乐。”犁地人答道。

    于是,国王的使者就把他此次使命的意图告诉了犁地人。

    犁地人不禁大笑起来,又说道:“我曾因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我在街上遇见了一个无腿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必为自己的一时贫穷而担忧,生活是无止境的,贫富是现实的存在,当你比上不足时,也许还有许多人比你更贫穷!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忧伤。用一颗豁达的心,坦然地看待自己的生活,富不骄、穷不馁,用歌声装点自己的每一天。

    生活中,常见有的人也许并不特别富足,但他却快快乐乐,成天曲不离口;望着自己拥有的一切,脸上常常现出满足的笑意。而又有另外一些人,即使已经生活在幸福中,却还是感觉不满足;望着已拥有的一切,老是像缺了点什么,于是又马不停蹄去获取。人的差别为什么这样大呢?

    现代心理学家指出,“我”存在两面性,一面是主体的“我”,即自身的我;另一面是客体的“我”,即社会的我。主体的“我”,是自身意识控制的“我”,即“我”要按自身的意愿去行动;客体的“我”是社会规范的“我”,即社会要求我如何如何。可见,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是一对统一体。当二者相矛盾时,就会带来心理压力;当二者和谐时,心理发展则很顺利。

    然而,现实中主、客体的“我”不相一致的时候居多,人们总是有不少欲望和意念是社会不能给予满足和实现的。这就需要调节和控制。一般说来,人是在自我状态中活着的。人如果控制了自我状态,就能够为所欲为,走向成功。人如果被自我状态所控制,就会失去目标,变得压抑无助,走向失败。

    而自我满足,就是自我控制的一种表现。他虽表现得近乎懦弱无能、无欲所求,实际上,他是以一种乐观的、包容的心去迎接现实,使自己能够轻松地去迎接面临的挑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