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需要好人缘和口才(9)
时间:2023-04-0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刘文清 点击:
次
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二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
“你是说……”
“你的意见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倾听中的谈话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做出是与否的表示,绐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上。不,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一条重要界限。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倾听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3)问话需要巧妙
据传在某国的教堂内,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礼拜时,忽然熬不住烟瘾,便问他的上司:“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上司的呵责。其后又有位教士,也发了烟瘾,却换了一种口气问道:“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司竟莞尔一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可见,问话需要口才。利害场合,问话问得巧,可以占有优势。
在会议上我们经常听到主持者这样发问:“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问话很好听,但效果不好。因为,谁敢肯定自己的见解就高人一着呢?就算是高见,谁又好意思先开口呢?其实,不妨问:“各位有什么想法呢?”
提问要因人设问。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不可“千人一问”。一对挚友,可以互相询问:“你工资多少?”“谈恋爱了吗?”然而,小伙子决不可向初见面的女友提出类似的问题。
提问不唐突,也是不可忽视的。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说?”“你迟到一小时,上哪儿混去了?”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人家一定会不高兴的。
怎样才能问得巧,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提问形式有多种:
①限制型提问
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说出拒绝的或提问者不愿接受的回答。
据说,香港一般茶室因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时放个鸡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时必问一句:“要不要放鸡蛋?”心理学家建议,侍者不要问“要不要放鸡蛋”,而要问:“放一个还是两个鸡蛋?”这样提问就缩小了对方的选择范围。这种问话,显然可以多做鸡蛋的生意。
②选择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朋友之间,同时也表明提问者并不在乎对方抉择。如,你的朋友来你家作客,你留他吃饭,但不知他的口味,于是问他:“今天咱们吃什么?鲫鱼还是带鱼?”
③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的意图是为了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尴尬局面。例如,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但他并不知道姑娘是否爱他,此话又不能直说,于是他试探地问:“我可以陪你走走吗?”如女方不愿交往,她的拒绝也不会使双方难堪。
④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如你要秘书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图讲清之后,应该问一问:“你看这样写是否妥当?”
提问要讲究方式,以提高提问水平。
话题的选择是一大关键。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要使对方乐于答话,莫如挑他的擅长来说。
比如,一个人羽毛球打得好,就可先问:“听说你对羽毛球很拿手,是吗?”提问正像打羽毛球的发球,你以对方的特长发问,就像特意发了个使对方容易接的球,对方当然乐于接球。
各种发问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交际过程中,要从交际需要出发灵活恰当地选择发问方式,求得最佳效果。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提问要考虑对方的年龄、身份、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等。被问的人,有的热情爽快,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大大咧咧,有的审慎多疑,性格不同,气质迥异。如果不顾这些特点,仅用一个腔调,一种方式提问,就会碰壁。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