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 在斯万家那边 第二卷 斯万之恋(2))(7)

时间:2023-02-1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点击:


    她时常手头拮据,为债主所逼而向他求助。他总是乐于效劳:凡是能使奥黛特看出他是如何爱她,或者只是看出他对她能产生影响,能有些用处的事,他都是乐于从事的。当然如果有人在开始时对他说,“她看中的是你的地位”,现在对他说,“她之所以爱你是为了你的财产”的话,他是不会相信的,不过既然人们设想她是由于象追求风雅或金钱这样强有力的东西而跟他关系密切,感觉到他们两人紧密相连,他对那种说话也并不会过分表示不满。即使他认为他们所说的是对的,那么当他发现奥黛特对他的爱除了基于她对他的感情和在他身上发现的品质以外,还有一个更持久的支柱——利害关系时,他也是不会难过的。这种利害关系足以使她试图跟他中断来往的日子永远也不会到来。此刻,他不断送她礼物,为她效劳,那就除了他自己的人品、聪明才智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取悦于她的强烈愿望外,他还可以依靠另外一些有利条件。这种堕入情网的乐趣,仅仅是为了爱情而活着的乐趣,他有时也怀疑它是否现实,但他作为精神享受的爱好者而为此付出的代价越多,就越是觉得它的价值高昂——我们不是也看到有些人怀疑大海的景象和澎湃的波涛声是否当真美妙,不惜每天花一百法郎租一间海滨旅馆的房间去观赏,从而不但得以信服,而且他们自己超凡脱俗的品格不也得到了肯定吗?

    有一天,正当他陷入这样的沉思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从前曾经有人说奥黛特是一个由情人供养的女人,那时他再次把“由情人供养的女人”这个奇怪的修辞学上的拟人表达法,这个象居斯塔夫-莫罗①画的幻象那样,镶嵌有同宝石缠绕在一起的毒花,由难以识别、恶魔般的成分构成的闪闪发光的混合物跟奥黛特加以对比了:奥黛特,在她的脸上他可是亲眼目睹那对不幸者的怜悯之情,对不公正的事情的愤慨,对施恩者的感谢,就如同他从前在他自己的母亲,在他的朋友们的脸上看到的表情一样;奥黛特,她的话语时常是跟他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有关,譬如他的收藏、他的卧室、他的老仆人。收存着他的股票的那位银行家,这时,银行家这个形象忽然提醒他该上他那里取点钱了。可不是吗,他上个月给了她五千法郎,如果这个月给她的物质困难的帮助没有那么多,而她想要的那串钻石项链也不给买,那他就不会看到那使他如此幸福的她对他的慷慨大度的赞赏与感激之情,甚至当她看到这种慷慨的表现越来越少,可能会以为他对她的爱情已经淡薄了。想到这里,他突然自问,这是否正是“供养”她呢?(仿佛“供养”这个概念可以出之于一些既不神秘又不反常的成分,而是属于日常私生活的范畴,例如那张普普通通撕破了又粘上的一千法郎的钞票,他的男仆在为他付了当月家用和房租以后塞在他的旧书桌的抽屉里,斯万取出跟另外四张一起送给奥黛特)他也自问,自从他认识奥黛特以来,在他看来跟她毫不相容的“由情人供养的女人”这个词能否用到奥黛特身上(因为他一刻也不曾设想在他之前她会接受任何人的金钱)。但他不能再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因为他生来就是懒于思维,这股懒劲也是一阵阵的,说来就来,这会儿正是来到的时候,于是就马上把他的智慧之火全部熄灭,就象后来到处用电气照明的时代,一下子就能把全家的灯统统灭掉一样。他的思想在黑暗中摸索了一会儿,他摘下眼镜,擦擦镜片,用手揉揉眼睛,直到找到一个新的思想时才重见光明——这新的思想就是下个月给奥黛特的不是五千而是六七千法郎,好给她来个出乎急料之外,感到异常的快乐——

    ①居斯塔夫-莫罗(1826-1898),法国画家。

    晚上,当他不呆在家里等着上维尔迪兰家去跟奥黛特相会,或者上布洛尼林园特别是圣克鲁他们爱去的露天餐厅用餐时,他就上他从前作为座上常客的那些上流社会人家去吃饭。他不愿跟那些人脱离接触,也许他们哪天会对奥黛特有些用处,同时也正是由于有了他们,他才时常得到她的欢心。而且,他对上流社会的豪华生活早就有了习惯,就在对它产生厌恶之情的同时,也觉得有过这种生活的需要,以至就在他们最简朴的陋室,跟王公宅第同等看待时,他的感官也是对后者是如此习以为常,因此在步入前者时总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快。对那些在六楼套房里举行舞会(“请由右门洞登楼,六楼左门”)的小资产者,跟在巴黎举办最豪华的节日活动的帕尔马公主之间,他也有类似的不同观感,那类似的程度是他们难以相信的;当他在主妇的卧室里跟那些当爸爸的人们站在一起的时候,他是不会有参加舞会的感觉的,而眼看洗脸盆上盖满了毛巾,床铺改为衣帽间,堆满了大衣和帽子,他就难免产生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就跟用了半辈子电灯的人们闻见冒烟的油灯或者流油的蜡烛味儿时的心情一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