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美国工厂》观后感

时间:2023-01-3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高博智 点击: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以“美国”为前缀,似乎旨在表明中美的文化差异和认知区别,但影片的内核并不在此,最大的冲突与矛盾,不存在于国家和民族,而存在于阶级,所以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美国工厂”,不如说是“资本工厂”。

《美国工厂》观后感

  美国擅长鼓励式教育,因此他们大多存在傲慢的自信,困惑于工厂对自己的待遇不公,为无法体现个人应有的价值而苦恼,却从未思考自己对于领导的价值何在?虽然他们的工作是懒散的、低效的,但他们尊重人权与公平,他们会追求个人的应有价值,并为之付出努力,这无疑是他们的闪光点。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工人,他们的高效率和高质量让前来参观的美国组长目瞪口呆,可与之对应的是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忙碌而紧张的工作压得人喘不过气,但是这又能怎样?比尔盖茨坐一次飞机就能收入上亿美金,因为世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可大多数人的工作只需要低廉劳动力,你不干自然有人干。所以,当美国工人三三两两聊着天欢声笑语地交接班时,中国工人只是垮着麻木而又疲倦的面孔,无声地在工厂里走进走出。

   影片的最后,领导们走在美国工厂里,对着生产线指指点点,一个机械臂可以替换多少员工,省下多少资金,而那些工人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浑然不知今后的命运,昔日痛斥工厂不人道的他们,现在哪怕兢兢业业地努力,也难逃裁员的结果。

  在中美两国的工人对比中,我得到了一种民族自豪感:老美也得向咱学习。但是学习什么呢?美国工人为薪资减半的工作而抱怨,但对于中国工人而言拥有工作便是奢望,对于美国工人抱怨的现状,他们反倒艳慕不已。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都是在为了自己所希望的生活和工作做出自己认为的最大努力,区别只不过是同样的阶级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中展现出的不同行为而已。美国人抱怨亚洲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但真正抢走他们工作的,哪是相同阶级的异国人,只不过是趋利性的资本找到了更好的剥削对象而已。

   智能化和信息化出现的时间在人类的历史上只是一瞬,但是它们已经展现出威力。流水线生产工作、快递、外卖、司机,诸多低水平就能完成的工作将逐步被取代,但也正因为其门槛低,参与这些行业的人口极其庞大,而作为人口红利为经济发挥极大作用的中国,如何对待这个问题?而作为在大时代中随波逐流的我们,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保全自身?值得每个人深思。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