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去有风的地方》会是一部跨时代又难以复制的剧

时间:2023-01-1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豆友185255781 点击:

  观剧至今,我想只要按照这个水平一直到结尾,《去有风的地方》会是一部跨时代又难以复制的剧。

《去有风的地方》会是一部跨时代又难以复制的剧

  首先有风向影视工作者和观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一种恰恰与当前优秀电视剧中一贯的快节奏、强冲突、正反对立抗争逆袭等常见因素相悖,缓慢舒缓、平淡,却又深刻,每个人物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生活里常见的忧愁,没有大是大非,没有大善大恶,每个人都不完美,却真实得可爱。它的成功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考,也验证了观众的心理导向。如果这部剧受到国家层面认可,很可能为急功近利,撒狗血、造冲突、反人性的影视剧按下刹车。

  第二,这部剧一但成功会有很多后来者效仿,这是必然的市场规律。但不得不说这类型的剧很难效仿出第二个爆款,因为此类剧集开头通常会很平淡,除了主演的粉丝外,其他人往往会直接弃剧,根本看不到进入剧情线。就我个人而言,前几集是刘亦菲吸引我留下的,看了几集后渐入佳境,再到惊为天人,几度怀疑内娱还能出这样的国产剧?李现自带流量,他的粉丝必然追剧。而刘亦菲则是当前内娱女明星里最特别的存在,忠粉黏性大,路人粉国民度高,只要是知道刘亦菲的路人看到刘亦菲的脸都有很大可能多看几眼电视剧,再看几眼就陷入剧情了。可以说刘亦菲的引流能力绝对是极大的,我同事无论年纪大小,都知道刘亦菲,尤其年龄在35岁以上基本不混粉圈,相比一个在粉圈里的顶流,他们大多会为演过小龙女、演过白秀珠的刘亦菲而驻足停留。或许他们一开始不会注意到有风这部电视剧,但是只要时间够长,这部电视剧必然具有长尾效应,可能会在以后二三轮播放时再掀狂澜。经过梦华录和这部有风,刘亦菲在当今内娱里已经垫定了极为特别的地位,不能说她的位置最好最高咖位最大,但特别一定是最特别的,说腥风血雨也好,说自带流量也好,特别很难预测是好还是坏,但毋庸置疑特别本身就是一种显著的、不可替代的存在。刘亦菲为这部剧的初期播放带了很大热度,并吸引很多特定观剧人群,这些人的特点是能适应缓和的剧情并从中发现乐趣,经历过生活的平淡也体会过琐碎的磋磨,这些人更像十年以前的电视剧观众,就是有了一定年龄阅历的,又并非严肃正剧的人群,恰恰与刘亦菲的忠粉路人粉群体契合,观感体验相一致,才能融合成有这么多的剧粉。刘亦菲基本不可能再演这一类型的剧,而后来者很难再有具备上述相符特质的演员和粉丝了,所以再有类似的缓慢田园治愈剧,即便剧本不错,可能会小爆,但很难超越有风了。除非这部新剧能做到时快时缓,并同时抓住喜欢快节奏和享受慢速度的不同群体,否则很可能把节奏搞乱,两头挨骂。

  在此我预测一下,只要剩下二十集没崩,年底央视盘点全年时,这部剧定然榜上有名,未来三年内还会有人谈论这部剧,模仿这部剧,可能会踩着有风说新剧更好,可能打分更漂亮,但实际观众口碑收视很难超越有风。刘亦菲在退下一番位前也绝对不可能接类似的剧了。

  这部剧基本上把田园治愈类的问题说尽了,讨论的也比较详尽接地气,在现代国产群像中也算是佼佼者了。刘亦菲在剧中的体验式演技也堪称精湛,细腻又真实,真实到她就是许红豆。甚至连摄影机也无法完全捕捉到许红豆的每一个表情。action开始后,刘亦菲就是许红豆,即便镜头不对着她,她也是许红豆,做着许红豆做的事,因而常常出现花絮比正片好看的情况,原因正在于此。而这种沉浸式毫无表演痕迹的演技要是放在重要奖项加身的成名演员身上必然是一番彩虹屁,但放在刘亦菲身上只会被人忽视,人们只会说她与角色的契合度高,她没有演技只是在演自己。但想想,刘亦菲在演花木兰时,也是毫无表演痕迹,让人觉得她就是花木兰。你能说花木兰也与刘亦菲高度契合吗?刘亦菲的特点怎么可能与各有特点的许红豆、花木兰、邹雨、白浅、小倩、小龙女、白纤楚全都一致,一个人要是能具备这些所有角色的最显著性格因素,那这个人只能是人格分裂。忽视高颜值女演员的演技是影视圈普遍的现象,张曼玉,林青霞都被人看做花瓶太多年,反而当她们逐渐老去,少了颜值巅峰时的惊艳,很多人才不会被她们的脸吸引而看到她们的演技,这不是演员的错,只能说明这部分观众的肤浅。但如果耐下心来逐帧去看,你会发现他们未到而立演技已经超越同龄人,之所以他们的角色单一而重复,并非戏路窄,而是观众和资方只看到了她们的美,通过看脸的方式直接把他们圈定在了某一范围内,重复的角色演多了,即便演得再精再灵,观众只会觉得她本人与角色高度契合,而非演技加成。而年轻时候的刘亦菲也陷入了一个怪圈,她有意识地避开了神仙姐姐这一同类质的角色,却屡屡选择了另一些与标签截然相反的类似角色,年轻时的她又没有足够的演技去表演与自身气质差距过大的角色,而且剧本确实不够出彩。可以说早期的刘亦菲进入电影圈是用自己积攒的名气来拉动票房。由于近年来消费水平逐年上升,回头看刘亦菲的票房成绩就显得不多,但在2010年前后,刘亦菲主演的电影与同期电影相比绝对不少,而且其中文艺片居多,在文艺片叫好不叫座的劣势下,刘亦菲的票房即便不顶尖也绝对在中上水平,可见绝非现在所谓的票房毒药。与我一样经历过那些年的80后们,应该很清楚票房毒药这四个字是谁的专属名词,不知道的也可以关注一下CCTV6以前的报道。这些张冠李戴的操作就不说了,总之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互联网是资本书写的。刘亦菲在自我定位上的确有偏差,她想抛开神仙姐姐的标签,可步子迈得太大,不适合自己。市场方向的预判也失误了,在国内电视剧市场逐渐兴起时,她转向了国际合资类电影(当然也因为内娱资本的打压),而且多年耕耘始终未能有出圈神作,未能得国际大奖。她用名气扛票房,资方赚了,电影出名了,制作方赚了,但对她个人名气的损耗却是肉眼可见的。没有良好的营销团队,年轻时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尚无登峰造极的演技,却不断消耗自身人气,以及内娱资本的多次防爆操作,她的合作对象逐渐降级,选片资源下降,角色类型也出现同质化。如果没有花木兰的横空出世,她很可能一蹶不振 ,再难出头。其实她已经意识到小银幕的重要性,17年底到18年中首拍电视剧南烟斋笔录,但是她寄希望的大IP让她失望了。此时她尚未公布参演花木兰,所以南烟斋剧组给他的待遇就是用她剩余的名气来养其他演员,连续遭遇阴阳剧本、轧戏、撕番、注水、粗制滥造等等黑幕,女主戏份不如女配多,妥妥的踩她上位,佛系如她也取关官博,其水之深可见一斑。出演好莱坞一番大女主花木兰,算是迪士尼的中规中矩之作,但在当时疫情大环境下,政治环境下,以及内娱资本的浑水摸鱼下,该剧在国内的收益并没有预料的那般好。尤其是剧本不硬,中西文化的水土不服也成为了攻讦的重点,主要攻击方向依然落在刘亦菲身上。花木兰瑕不掩瑜,从线上线下的总收益上最能显示其成功。尽管有诸多黑子的极尽能事之抹杀,可事实还是留下最真实的痕迹,供智者来分析。花木兰也再次验证了央视对刘亦菲刀马旦的定义,刘亦菲,唯一一个登上世界武术杂志的华人女星,85花最后的刀马旦!有人说刘亦菲文戏不如武戏,台词不如表情,这一方面要承认有短板,打那也是和自己比,与当前85花相比,演技绰绰有余。梦华录和有风的成功已经验证了这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