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失败者甘于贫穷,成功者勇于挣脱

时间:2023-01-0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保蘅 点击: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   失败者甘于贫穷,成功者勇于挣脱

    世界上自古便存在着贫与富之间的差异,可是,缺少财富的人可曾考虑过,是什么原因使这种差距在世界上长久存在,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自己只能屈身失败者之伍,却不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呢?当然,如果一个人甘愿在贫困的生活中潦倒一生,那么注定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可是,一些对财富怀有强烈渴望的人也无法摆脱贫困的纠缠,这又为何呢?实际上,失败者要想成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失败者是否甘于贫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一个人甘于过贫穷的生活,而没有树立一种勇于挣脱的意识,那么仅仅怀有致富的想法是根本无法取得成功的。只有做到从思想上敢于挣脱并将之付诸行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只能成为一名甘于贫穷的失败者。

    1·安于贫穷的人永远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中国人向来崇尚“知足常乐”,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可是,如果一个人身处贫困却不思进取,就不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了。

    其实,很多人都不甘心在贫困中潦倒终生,但是,他们往往在有了梦想和目标之后因为无法实现而放弃,最后蜷缩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并安慰自己安于贫穷,这不是清心寡欲,而是一种逃避,甚至是懦弱和胆怯、为自己找借口开脱的表现。

    的确,幸福与否与金钱的多少无关。可是实际上,有些人却无法改变自己贫穷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恒心和毅力来改变自己贫穷的现状。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一个人在固定不变的状态下长期生活,那么只需要付出约一半的精力就可以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如此一来,惰性就会萌发,进而使人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此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有了致富的梦想,也有致富的目标并将它们付诸实践。可是,当他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就立刻变得心灰意冷,失去了执着的毅力和勇气,最终安慰自己:“知足常乐,不如安心过这样的生活吧!”还有一些人不甘心一辈子贫穷,立志改变自己贫穷的现状,虽然在改变贫穷的过程中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但是从不改变自己“脱离贫困”的初衷,最终做出一番大成绩,成了令人羡慕的富人。

    英国人大卫·布朗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后代。他出生于1904年,他的父亲仅仅依靠一间小型的齿轮制造厂维持生计,尽管收入微薄,却是全家人的生存依靠。童年的大卫·布朗和其他穷苦人家的孩子一样,始终不知道大量财富的概念是什么。但是,布朗一家并不同于其他的穷人。其他的穷人总是安慰自己“就在贫困中过一生”,而布朗一家却从来没有停止对富裕的向往。尽管贫困已经令自己为生计费尽心思,可是父亲却是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他清楚,穷人并不是注定要一生受穷,只要想办法积累财富,终究有一天会取得成功的。因此,父亲始终没有停止对致富道路的探索,可是收效甚微。这令父亲多多少少有些失望,于是他将致富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一方面,他严格要求大卫一定要勤于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他要求大卫·布朗每逢休息日就前往自己的齿轮厂做工,并且不给他任何特殊待遇。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下,大卫在父亲的工厂中磨砺了许久。渐渐地,大卫掌握了一些工业技术,同时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习惯,并且给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经过长期观察,大卫发现,与齿轮制造业相比,赛车行业是一个更具有潜力的行业,他预感到,赛车比赛很快就会成为人们的流行娱乐方式。于是,大卫没有将目光局限于父亲的小型齿轮厂,而是将目标定在了赛车领域。

    大卫希望能够利用自己在齿轮厂积累下的业务经验,在赛车生产领域闯出一项成功的事业,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

    于是,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专门生产改良赛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研究、设计。1948年,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中,布朗生产的马丁牌赛车一举夺魁。随后,大卫·布朗的公司在一夜之间成名。在这之后,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从此,布朗走上了成功之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