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六·释氏(6)

时间:2023-01-0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黎靖德 点击:

  若是如释氏道,只是那坐底视底是,则夫子之教人,也只说视听言动底是便了,何故却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居处、执事、与人交”,止说“居处、执事、与人交”便了,何故于下面着个“恭、敬、忠”?如“出门、使民”,也只说个“出门、使民”便了,何故却说“如见大宾?如承大祭”?孔子言:“克己复礼为仁!”厉声言“复礼”、“仁”字。节。
  释氏只知坐底是,行底是。如坐,交胫坐也得,叠足坐也得,邪坐也得,正坐也得。将见喜所不当喜,怒所不当怒,为所不当为。他只是直冲去,更不理会理。吾儒必要理会坐之理当如尸,立之理当如斋,如头容便要直。所以释氏无理。节。
  知觉之理,是性所以当如此者,释氏不知。他但知知觉,没这理,故孝也得,不孝也得。所以动而阳,静而阴者,盖是合动不得不动,合静不得不静。节。
  释氏弃了道心,却取人心之危者而作用之;遗其精者,取其粗者以为道。如以仁义礼智为非性,而以眼前作用为性是也。此只是源头处错了。人杰。
  释氏专以作用为性。如某国王问某尊者曰:“如何是佛?”曰:“见性为佛。”曰:“如何是性?”曰:“作用为性?”曰:“如何是作用?”曰云云。禅家又有偈者云:“当来尊者答国王时,国王何不问尊者云:‘未作用时,性在甚处?’”□。
  “作用是性:在目曰见,在耳曰闻,在鼻□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即告子“生之谓性”之说也。且如手执捉,若执刀胡乱杀人,亦可为性乎!龟山举庞居士云“神通妙用,运水搬柴”,以比“徐行后长”,亦坐此病。不知“徐行后长”乃谓之弟,“疾行先长”则为不弟。如曰运水搬柴即是妙用,则徐行疾行皆可谓之弟耶!人杰。
  问释氏“作用是性”。曰:“便只是这性,他说得也是。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便是此性。如口会说话,说话底是谁?目能视,视底是谁?耳能听,听底是谁?便是这个。其言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他说得也好。”又举楞严经波师国王见恒河水一段云云。“所以禅家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只要你见得,言下便悟,做处便彻,见得无不是此性。也说‘存养心性’,养得来光明寂照,无所不遍,无所不通。唐张拙诗云:‘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云云。又曰:“‘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他个本自说得是,所养者也是,只是差处便在这里,吾儒所养者是仁义礼智,他所养者只是视听言动。儒者则全体中自有许多道理,各自有分别,有是非,降衷秉彝,无不各具此理。他只见得个浑沦底物事,无分别,无是非,横底也是,竖底也是,直底也是,曲底也是,非理而视也是此性,以理而视也是此性。少间用处都差,所以七颠八倒,无有是处。吾儒则只是一个真底道理,他也说我这个是真实底道理,如云:‘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只是他说得一边,只认得那人心,无所谓道心,无所谓仁义礼智,恻隐、羞恶、辞逊、是非,所争处只在此。吾儒则自‘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以至至诚尽人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识得这道理无所不周,无所不遍。他也说:‘我这个无所不周,无所不遍。’然眼前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上,便不能周遍了,更说甚周遍!他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云云,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以至神鬼神仙士农工商技艺,都在他性中。他说得来极阔,只是其实行不得。只是讳其所短,强如此笼罩去。他旧时瞿昙说得本不如此广阔,后来禅家自觉其陋,又翻转窠臼,只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僩。
  “昨夜说‘作用是性’,因思此语亦自好。虽云释氏之学是如此,他却是真个见得,真个养得。如云说话底是谁?说话底是这性;目视底是谁?视底也是这性;听底是谁?听底也是这性;鼻之闻香,口之知味,无非是这个性。他凡一语默,一动息,无不见得此性,养得此性。”或问:“他虽见得,如何能养?”曰:“见得后,常常得在这里,不走作,便是养。今儒者口中虽常说性是理,不止于作用,然却不曾做他样存得养得;只是说得如此,元不曾用功,心与身元不相管摄,只是心粗。若自早至暮,此心常常照管,甚么次第!这个道理,在在处处发见,无所不有,只是你不曾存得养得。佛氏所以行六七百年,其教愈盛者,缘他也依傍这道理,所以做得盛。他却常在这身上,他得这些子,即来欺负你秀才,你秀才无一人做得似他。今要做。无他,只说四端扩充得便是。孟子说‘存心养性’,其要只在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学者只要守得这个,如恻隐、羞恶、辞逊、是非。若常存得这恻隐之心,便养得这恻隐之性;若合当爱处,自家却不起爱人之心,便是害了那恻隐之性。如事当羞恶,自家不羞恶,便是伤害了那羞恶之性。辞逊、是非,皆然。‘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只要就这里存得,养得。所以说‘利与善之间’,只争这些子,只是丝发之间。如人静坐,忽然一念之发,只这个便是道理,便有个是与非,邪与正。其发之正者,理也;杂而不正者,邪也。在在处处无非发见处,只要常存得,常养得耳。”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