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贝蒂娜》:在歌唱自由与严苛审查中,她只愿表达自己

时间:2022-06-1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凹凸镜DOC 点击:

  1947年出生的创作歌手贝蒂娜·魏格纳(Bettina Wegner)通过沙哑的声音,诗意的歌词唱出对东德的怀念,被迫搬到西德的经历,并幽默、坦诚地回顾自己不停反抗的人生。佩纳特以贝蒂娜1980年创作的歌曲《信条(über Gebote)》串联叙事,结合东西德的档案影像,贝蒂娜因抗议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而上庭受审的录音,以及她自己的文字和音乐来展现她的生活。

《贝蒂娜》:在歌唱自由与严苛审查中,她只愿表达自己

  这部黑白与彩色交织的纪录片,首映于2022年第2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全景单元费比西奖,并于2022年5月19日在德国全境上映。

  在东西德之间,她是她自己?

  影评作者:Miriam N.Reinhard

  编译:对虾

  编辑:K

  休息日阴沉的下午,步入一家不起眼的影院,仅有一间放映厅,售票员说是“历史片”。

  与零散几位观众就坐,荧幕亮起,由黑白至彩色,你将看到柏林公园的一个盛夏:狂欢的人群随音乐舞动身体,落落大方地展示(舞姿),用四肢探知他们所处的空间,只为沉浸此刻,庆祝正在发生的每一分秒,贝蒂娜·魏格纳的歌曲“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随之响起来,而这就是由卢茨·佩纳特导演的全新纪录片《贝蒂娜》的开头。

  Wenn ich ein V?glein w?r音乐:Bettina Wegner-Blues für mein eignes Begr?bnis

  这部107分钟的纪录长片深情呈现了东德女歌手贝蒂娜·魏格纳的一生。

  贝蒂娜出生于1947年的西柏林,后随信仰共产主义的父母迁往东柏林。对于艺术的热爱让年轻的贝蒂娜开始写歌,她歌唱爱情、亲情,歌唱妇女和孩子们。

  导演卢茨·佩纳特与贝蒂娜在柏林国际电影节

  面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与时代的变动,贝蒂娜将自己对爱的呼唤写进歌中,也因此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听众,得以举办规模数百甚至上千人的演唱会。她有时轻快、有时激愤的歌曲逐渐引起东柏林政府的注意。1968年,贝蒂娜因参与激进运动被关入狱19个月。1983年,东德政府以“从事外币交易和不端行为”的罪名将贝蒂娜驱逐至西德,贝蒂娜被迫与东柏林的家人和朋友分别,独自在陌生的城市生活。

  年轻时的贝蒂娜

  即使被东德政府判定为“激进分子”,贝蒂娜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对政治的抗议者。她说:“我只想唱情歌,唱一切关于爱的歌”。她不断表达对于家乡的热爱,赞美东柏林真挚且热心的人们,怀念自己无忧无虑的过往。

  遗憾的是,这位富有同情心的女歌手鲜有机会再次返回东德,直至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西德的概念逐渐淡化,“故乡”的概念已难找寻。她说:“我时刻想念故乡,无论它可能在哪。”——导演卢茨·佩纳特邀请已经75岁贝蒂娜·魏格纳重新讲述自己的故事,借助来自上世纪的旧照片、歌手演唱影像片段和政府审查问答音频,《贝蒂娜》不仅是对歌手音乐生涯的回顾,也是关于逝去时代的一次记录。

  旅途在影片中徐徐展开,跟随歌手的自述,我们在歌声中体验贝蒂娜艺术创作的过程。直到影片将近尾声,个人的足迹逐渐汇入历史的洪流,我们方才意识到,穿插在电影中歌手青年时期的录音,正是来自于1968年东德法庭对贝蒂娜的审判记录。

  Der Prinz ist gegangen音乐:Bettina Wegner-Tanz mich bis zur Liebe Schluss

  成长经历与艺术作品,历史与个人的概念很难分开。透过黑白滤镜下的访谈,观众无需更多的说明即可触摸到贝蒂娜·魏格纳经历过的年代,现时的纪录折射出过往,也清晰地展现出关于歌手个人的故事如何与时代紧密相连。

  1968年8月21日,苏联装甲车突袭布拉格(译者注:即“布拉格之春”事件),导演佩纳特对该历史事件的影像资料采用消声处理,但暴力的巨响依然能够穿透荧幕,振聋发聩。

  与此同时,20岁的贝蒂娜也迎来第一个人生的转变,她走上街头,发放反对苏联军事进攻的传单,也因此被判处监禁,不得不中断所有演出计划。导演佩纳特同样引用了五十余年前这场法庭审判的原始录音,面对法官冷漠的问讯,年轻的贝蒂娜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只能说话,而不能做其他的事。如果我可以前往布拉格,那么我会去的,但我只有我的文字和音乐,因此我不会停止发声,也不会停止歌唱。”

  政府与这位女歌手的矛盾最终在1983年完全爆发,贝蒂娜被剥夺东德公民身份,驱逐出境。来到西德的贝蒂娜虽然收获了新的听众,但却失去了与故乡的联系,她怀念东德,书写自己的漂泊无依,然而无尽的乡愁难以消解,“我再也没有感到归属感”,她在采访中这样说。故乡远去模糊的身影并没有让贝蒂娜放弃始终清晰、热烈的自我表达,她继续唱着自己喜欢的忧伤情歌,也将她的爱延伸到更宽广的地方,《信条》便是在这时创作的。

  Gebote信条音频:00:0002:26

  “十个信条作为我生活的终极武器

  要站得笔直在众人坐下的时候

  要当一阵风在众人流汗的时候

  要大声说话在众人沉默的时候

  在捉迷藏的游戏中露面

  永不成为别人

  永不为伤口哭泣

  溺水时依然怀有希望

  富有时依然保持清醒

  将敌人变成朋友

  与弱者团结一致”

  (歌曲《信条》的部分歌词)

  导演卢茨·佩纳特将这些信条用作《贝蒂娜》的几个副标题,它们注解着影片的故事线,也无疑,正是贝蒂娜本人歌唱一生的原因。

  贝蒂娜创作过程

  本片用两条支线追踪纪录歌手的工作和作曲过程:一是与三重奏乐队“通道艺术”(L’art de passage)的某次彩排,二是随后在德累斯顿的演出。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贝蒂娜对自己演唱专业、严格的要求,也可以感受到歌手与听众的交流。如果说艺术的进程不会终结在作品的完成,那么艺术家也不会在表演过后就停止回应听众的需求:她敞开自己,保持与听众的对话。

  很多记录公众人物的纪录片会邀请相关人物围绕主人公展开讨论,这种叙述方式却并没有出现在《贝蒂娜》中。这部影片全然记录贝蒂娜,记录她的声音,没有任何来自他人的观点,从而赋予全片一种浓郁的氛围感,在歌手的陈述下显得诗意。画面与歌曲遥相呼应,贝蒂娜的歌声缓缓融入舞蹈的躯体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