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风起陇西》好看吗,烛龙到底是谁?(2)

时间:2022-05-0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罗罔极 点击:

  即使放弃这两件事的代价,是荀诩自己,有可能会因此丧命。

  陈恭告诉荀诩,有一个叫谷正的人,可能跟烛龙存在联系。

  结果,荀诩二话不说,就去调查谷正,甚至把谷正逼死了。

  荀诩的义,是好是坏?

  我猜,随着情节推进——

  《风起陇西》多半会像《三国演义》一样,演变成理想破灭的悲剧。

  理由,是当荀诩斩钉截铁地选择相信陈恭时,陈恭避开了荀诩的眼睛。

  陈恭低下头,似乎心事凝重,不愿意直面荀诩那义无反顾的热情。

  陈恭的身份,真的仅仅只是蜀谍白帝吗?

  第一集,在上峰冯膺的逼供下。

  荀诩说出了这样一个细节——

  年轻时,陈恭曾是李严的门生。

  而李严,是曾被刘备托孤过的蜀汉重臣。

  同时也是诸葛亮在政坛上,最大的敌人。

  什么意思?

  契诃夫说:如果戏剧中出现了一把枪,那它未来必会发射。

  “陈恭喜好奇门遁甲之术,曾经是辅汉将军李严的门生。”

  这句话,就像一把狙击手的枪,早早就埋伏进了整部剧之中。

  有没有可能,白帝就是烛龙呢?

  对此,我选择保留疑问。

  但我猜,无论陈恭隐瞒着什么。

  陈恭和荀诩,之后都很可能会走向反目。

  最后,我们再说说剧里的终极谜题吧——

  烛龙,到底是谁?

  第六集,根据手中掌握的信息。

  荀诩在脑中,复盘了“街亭情报案”。

  请仔细看,下面的这段台词和图片:

  注意。

  荀诩在复盘中,一共提到了四个人。

  一,是诸葛亮的副手:长史杨仪。

  史料记载,自建兴三年起,杨仪便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

  杨仪虽然心性狭隘,但却至死,都从未有过叛国之举。

  作为“根据三国时代背景,进行合理想象创作”的影视作品——

  《风起陇西》应该不会把烛龙这一虚构身份,强加给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

  更何况,向诸葛亮提议整肃蜀汉内部,彻查曹魏间谍的人,也正是杨仪本人。

  二,是荀诩的上峰:冯膺。

  和杨仪不同,冯膺是一个虚构的角色。

  然而,冯膺虽能够接触到白帝密信,也有机会篡改密信内容。

  但同时,他也是蜀汉的高级间谍长官,是白帝的第一对接人。

  假如他是烛龙,那蜀汉就不应该只是四面透风,而应该濒临亡国了。

  三,是冯膺的小舅子:孙令。

  和冯膺一样,孙令也是个虚构的角色。

  作为负责总务后勤的官员。

  孙令手中掌管着,用来解码白帝密信的雕版。

  也就是说,他是最有机会篡改密信,甚至篡改解码雕版的人。

  因此,在以上三人中,他也是唯一一个,有特别大嫌疑的人。

  然而,只要往上滑,仔细看看荀诩的复盘。

  你就会发现,那段台词中,其实还有第四个人。

  “在武都的时候,高司尉(高堂秉)跟我说……”

  没错。

  荀诩这一切的推理,全部都只是建立在,高堂秉的口述之上罢了。

  就像荀诩之前误杀谷正。

  也仅仅只是因为,听了陈恭的一句话。

  在我看来。

  除孙令之外,高堂秉最有可能是魏谍烛龙。

  理由,有两个。

  首先,荀诩被派往曹魏,执行锄奸任务时,途中遇到了高堂秉。

  也就是说,除了单线指派荀诩的冯膺之外——

  高堂秉是唯一一个,知道荀诩去了曹魏的人。

  然而,荀诩第一天刚刚找到陈恭。

  第二天,曹魏就收到了烛龙的密信。

  再者,了解马伯庸的人都知道,马亲王很喜欢玩文字游戏。

  比如,唐代的《安禄山事迹》中,有过这样一句话:

  “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

  结果,马亲王就根据这句话,脑补了张小敬的故事。

  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

  去年年底,同样改编自马伯庸小说的《风起洛阳》开播。

  而我记得,这部剧的主人公,名字叫高秉烛。

  什么意思?

  我们开个脑洞。

  试试把两部《风起》里的人物姓名,连起来读。

  高堂秉,高秉烛。

  高堂秉是烛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