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新蝙蝠侠》:超级英雄电影的终结?

时间:2022-03-23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 点击:

  近期最热的院线新片,无疑是由马特·里夫斯执导的《新蝙蝠侠》。很多影迷在看《新蝙蝠侠》之前,都有一个认知:这不是一部太差的电影,至少罗伯特·帕丁森不用下海了。

《新蝙蝠侠》:超级英雄电影的终结?

  “下海”来自饰演本片男主角的罗伯特·帕丁森在影片拍摄时放下的狠话:如果《新蝙蝠侠》扑街,他就下海拍三级片。而在本片登陆中国院线之前,烂番茄开分就口碑大爆,新鲜度96%。一时间街知巷闻,大家都带着点戏谑地讨论,罗伯特·帕丁森的“下海梦”破灭了。

  伴随着好评出现的另一种“共识”是:《新蝙蝠侠》展现了一个新的蝙蝠侠。那么,《新蝙蝠侠》真的展现了一个新的蝙蝠侠吗?在本文作者看来,《新蝙蝠侠》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开头,影片的独特性当然不仅仅是展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蝙蝠侠。重点其实在于“年轻”所带来的一系列属性:孱弱、偏执、彷徨、阴郁,甚至神经质。但另外一方面,《新蝙蝠侠》可以说就是一部老套的超级英雄电影。从复杂性到符号化,这是《新蝙蝠侠》最大的遗憾。

  不一样的蝙蝠侠!

  《新蝙蝠侠》真的展现了一个新的蝙蝠侠吗?先说结论。我的答案是:是,也不是。

  如很多影评所说,这部漫改可能是DC漫改宇宙中最接近漫画原作的一部。毕竟,DC的全称Detective Comics,直译就是侦探漫画。影片设置在布鲁斯·韦恩化身蝙蝠侠的两年后。虽然蝙蝠侠在DC宇宙中一直以不会飞、没有超能力只有“钞能力”的凡人形态存在,但《新蝙蝠侠》中的青年蝙蝠侠和前作相比,还是更青涩脆弱。他解谜、探案、依靠还没有那么夸张的高科技和格斗能力。

  《新蝙蝠侠》给我留下了很头重脚轻的印象,一部分原因是,它有一个非常先声夺人的开头。伴随着阴郁和神经质的旁白,我们看到一个冷峻的蝙蝠侠在黑暗中执勤。有趣的点不在于行侠仗义,而在于罪犯及市民对他的反应——取代了爱憎分明的,是一种统一的恐惧:

  被暴民殴打的青年被蝙蝠侠解救后,并不如释重负或感恩戴德,反而颤颤巍巍地恳求对方别伤害自己;在俯视的视角里,蝙蝠侠注视着被蝙蝠灯惊扰的罪犯,比起英雄,他更像是幕后黑手;在蝙蝠侠的自述中,这些罪犯甚至开始惧怕黑暗,因为黑暗中可能潜伏着蝙蝠侠。他并不利用光明来驱散黑暗,而是用黑暗来震慑黑暗。所谓,“我不是躲藏在阴影里,我就是阴影本身”。

  影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之一,发生在蝙蝠侠和企鹅人的追逐战的末尾。当蝙蝠侠把企鹅人的车掀翻,导演直接让观众通过反派的眼睛来观察英雄,那却是一个烘托邪恶的影像:倒悬的镜头,蝙蝠侠从火海中走来,比起正义使者,更像是来自地狱的处刑人。

  蝙蝠侠的力量来源是否正义?一个体制外的义警(vigilant)会否带来权力边界的模糊和更大的混乱?实际上,这都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甚至,这种矛盾性原本就是蝙蝠侠一角最吸引人的、有别于其他超级英雄的核心。即使不谈漫画、只谈漫改,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早已把“黑暗”之名冠在“骑士”之前,并在大众心中留下烙印。

  《新蝙蝠侠》有何不同?影片的独特性当然不仅仅是展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蝙蝠侠。重点其实在于“年轻”所带来的一系列属性:孱弱、偏执、彷徨、阴郁,甚至神经质。虽然前作也一再表现蝙蝠侠人格的矛盾性,但这种矛盾性往往是被外界的矛盾所激发、引爆。譬如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中,它依托小丑的诡计和民众的呼声,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里则通过和超人、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矛盾。

  唯有《新蝙蝠侠》是在英雄成长的初始时刻,捕捉到了一种还未达成自洽的精神状态。早在外界的挑战降临前,青年蝙蝠侠就已经是一个矛盾重重、被阴影笼罩的角色。这种纠结是内化的,从童年阴影和对童年阴影的控制与克服中生长壮大的。他越声称自己是复仇使者,越坚信自己的举动来自一种高贵的家族传统,越压制自己的恐惧并用恐惧来实现“正义”,他的偏执就越导向失控的暴力和岌岌可危的精神状态。

  《邪不压正》里有句名台词:“正经人谁写日记啊。”在本片,我们就第一次看到了会写日记的蝙蝠侠。影片开头的旁白自述都出自蝙蝠侠的日记。工整的字迹,刚好写满一整页,合上厚厚的日记本,你发现这是十月份他书写的第三卷。他通过文字和瞳孔上的摄像头迫使自己记住字面意义上的一切,但记住得越多,愤怒和悲观就越多。这就是一个高度偏执和惶惑的青年人。

  选罗伯特·帕丁森出演这版蝙蝠侠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他的年轻青涩和鬼气森森,赋予了蝙蝠侠天然的矛盾性和脆弱感。影片初始时,他是一个尚未成形的英雄,甚至,没有人能确保他会成为英雄。罗伯特·帕丁森真的让你感到,这个蝙蝠侠可能随时失去平衡、倒向黑暗。

  暂时把注意力从权力的隐喻上移开,采用性别角度,我也能感知到罗伯特·帕丁森版(以下简称罗帕版)蝙蝠侠和往常蝙蝠侠的不同:我从未感到任何一版蝙蝠侠能像罗帕版一样,适合成为一种女性凝视的客体。这里的女性凝视并不是一种规范的学术用语,仅仅表示女性观众对于电影的观看。仅就我的观察,在上映后,中文互联网上,罗帕版蝙蝠侠相关的同人创作数量激增,包括“泥塑”创作。譬如一条热转的微博里,配图是一身黑西装的布鲁斯·韦恩面色苍白地参与葬礼,而文字说明是:“要想俏,一身孝。”

  这些创作的诱发点,恰是罗帕版蝙蝠侠展示出的阴郁和脆弱,这与传统的阿尔法范式的男性超级英雄对立。尽管相对消瘦苍白的贝尔版蝙蝠侠,已经是一种对传统超级英雄阳刚范式的挑战,但就如上文所说,新蝙蝠侠由于年龄设定更小、处于更深的自我矛盾之中,比贝尔版蝙蝠侠更能吸引关怀与性化(sexualisation),更不用说和本·阿弗莱克版蝙蝠侠拉开差别了。

  有趣的是,在影片中,蝙蝠侠和猫女的关系仍然偏向传统:强调男女之间的体型差、力量差,强调男性对于女性的“老父亲一般的关怀”。但银幕外,女性观众对于男性超级英雄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转变。这种消费偏好也潜在地影响着生产侧的角色塑造,所以我们看到了新蝙蝠侠,和未来潜在的其他非传统阳刚的男性超级英雄。其实这也不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如果观察对象扩大到包含近十年的漫威电影,你也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只是罗帕版蝙蝠侠使这个情景进一步地清晰起来。

  不一样的蝙蝠侠?

  然而,《新蝙蝠侠》真的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蝙蝠侠吗?如上文所说,我的答案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新蝙蝠侠》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开头,但在观影过程中逐渐让我感到疲惫。走出电影院后,我不得不承认,《新蝙蝠侠》可以说就是一部老套的超级英雄电影。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