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渭南人创造了全兴大曲

时间:2021-05-23来源: 作者:王安宁 点击:
渭南人创造了全兴大曲
 
  天府之国多佳酿,蜀都自古飘酒香。四川获得历届名酒称号的白酒有六种,号称“川酒六朵金花”,成都的全兴大曲名列其中。时人冯家吉曾有诗赞曰:“枇杷深处旧藏春,井水留春不染尘。到底美人颜色好,造成佳酿最熏人。”酒香延续到新时代,一句“喝全兴,万事兴”,更是让全兴大曲成为了“祝福酒”,风靡街头巷尾。在我们尽情享受美酒佳酿带来的快乐时,也应该知道,全兴大曲的创制者其实是我们渭南人。这是渭南人的骄傲!
 
  明末清初,渭南县(今临渭区)官道镇屯里村王新庄组王家先祖便撵转来到成都开店,自酿自卖酒品。随着生意扩大,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王家祖孙三代在成都东门外水井街19号建起了“富升全酒坊”,引“薛涛井”水酿制“薛涛酒”,一时生意兴隆。
 
  薛涛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女诗人。她出身于京都长安,自幼随父入蜀。她才思敏捷,才华出众。和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等,竞相酬唱写下不少诗篇。薛涛井台为莲花台座,井口呈八角型,井后牌坊红墙碧瓦,斗拱彩绘,书刻俱佳。
 
  据明代何宇度《益部谈资》及曹学佺《四川名胜志》载:薛涛井旧名玉女津,水极清澈,石栏环绕,为明代蜀藩制笺处。每年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笺24幅,入贡16幅,余者留藩邸中,市间绝无售者。大明正德状元杨慎《别周昌言黄孟至》有云:"重露桃花薛涛井,轻风杨柳文君垆。"万历初,时任四川按察使的胡定有《薛涛井》诗二首,中有"好事至今传井渫,年年飞入九重天"。由此可知薛涛井曾为仿制薛涛笺提供过井水。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薛涛井"三字,勒石立于井前。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成都学使周厚辕书写唐诗人王建《赠薛涛诗》,并撰写薛涛井诗,勒石立于井旁。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四川布政使方积、成都知府李尧标培修薛涛井,并在其附近建吟诗楼、烷笺亭、濯锦楼。光绪年间,又建清元要室,并绘薛涛像,刻石立于室内。建国后,新中国又复修了薛涛井和楼台亭阁,并新塑了薛涛像,陈列了有关薛涛的文物资料。王家引闻名于世的“薛涛井”水酿酒,文名配名酒,好一个绝配!让人不能不佩服王家人独到的超前眼光,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此举亦为“薛涛井”增添了新的传奇。
 
  “富升全酒坊”借“薛涛井”的名气,生意出奇的好。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王家又趁势在城中暑袜街36号开设分号,名曰“全兴成”,所酿之酒名“全兴大曲”。也就是说,“薛涛酒”就是全兴大曲的前身。
 
  清同治以前,王家酒坊由东家亲自经营。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渭南爆发了回民起义。回军所到之处,财主的财物多被抢,房屋被焚,大户人家王家大院亦未能幸免。王家人要回老家照顾家人,被迫将生意交由聘请的掌柜经营。起初,东家和掌柜的关系还算和睦,利益均能按契约分配执行。多年后,换了一位掌柜。王家的所得渐渐不能按时按数兑现了,到后来掌柜的干脆不给王家了。无奈之下,王家派人到成都酒坊询问,掌柜的甚至还给主人脸色。王炳郦、王炳乾生气地说:“家败奴欺主,时衰鬼弄人。”如此看来,不改变经营形式不行了。于是,兄弟二人商议各派一个儿子即王启尧、王启文到成都接管酒坊,自家亲自经营。王启尧排行为五,人们俗称“尧五”,启文排行为六,俗称“老六”。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麦收后,启尧、启文一行来到成都,他们没有直接进酒坊,而是先住进了一家旅馆。打算先弄清情况再说。二人随后暗暗调查了酒坊的人事、生产和经营等情况。查明问题症结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驻酒坊。先宣布解雇无赖的掌柜,又采取措施稳定员工情绪,并提出新的经营策略,接着对工艺流程进行革新。
 
  他们首先改进酿酒第一道工序——做曲。新盖曲房六间,其中曲库一间。坚持“粮为酒本,曲为酒骨”的理念,利用祖传的曲霉,调节培养基小麦、大麦的比例,发酵后,制成块状,定期翻晾,干后封存待用。又把酒窖增至四口,每窖长约五米,宽约四米,可装粮二十余石。酿酒时,将酒曲与玉米、高粱、谷糠搅拌均匀后装入窖中,泥封发酵。根据气候、气温状况,发酵三十之六十天不等。其次,培训烧甑锅上手三人,下手五人。烧酒时三班轮换。上手能分辨酒花,分别装置于不同等级酒品中,掐头去尾,把质量不好的尾酒稀释后重新回窖。
 
  在水井街酒坊工艺流程革新成功之后,紧接着又对暑袜街酒坊进行了技术改造。还在牛市口修建了大型储粮库,并分别为水井坊、暑袜街酒坊选定了新掌柜。改进后的酒坊,酒窖可循环使用,一年四季生产不间断。每月可以出酒半月,日出酒四千斤左右。按年182天有效出酒时间计算,年可出酒728000斤。产量的提高,使得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开始只销往四川各地,后来逐渐销售到昆明、贵阳、拉萨等西南各地,还打开了上海、广州的销路。同时,王家在家乡渭南县故市镇开设“永庆和”店,专卖全兴大曲。此为全兴酒在北方销售之始。酒坊产品也慢慢由单一品种“全兴大曲”,发展到“全兴酒”“茵陈酒”三个系列品牌。国民党败退时,连蒋介石都不忘派专人拉了一大坛全兴大曲运往台湾。
 
  酒坊一切事宜走上正轨后,启尧、启文兄弟商议,二人轮流主事酒坊,另一人回原籍轮休,照料家人。前任主事者等假满回归者上岗,把生产经营事项商榷后方能离开。又过了数年,启尧对启文说:“我们在渭南家大人多,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误会。我想让在家主事的四兄王启泰,农闲时来酒坊住上一段时间,回家后好给其他兄弟说明我们这里的情况。”启文以为这个主意很好,可以保持大家族长期和睦。于是,王启泰也会在农闲时,不定时到四川酒坊住一段时间。王启泰是个明白人,很理解两个弟弟的意图,即使住上数月,也从不过问酒坊之事。同时,启尧、启文又将族兄王启光之孙王润堂带到成都上学,以示关爱,借以平衡族中关系。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初,王启尧带儿子王景霞、王启文的儿子王景贤到成都上学。王景霞在华西教会协和中学上高中,王景贤在成都树德中学上初中。其他子侄有的过了上学年龄,有的还小不方便带。启尧和启文商量,将他们四兄王启泰当时已二十多岁的儿子王景雅带到酒坊培养,以便将来接管酒坊主事一职。1951年,王景霞从全兴酒厂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酒厂交给了国家管理,王景贤回渭南从事教育工作。
 
  成都解放后,全兴烧坊改建为成都酒厂,承袭王家传统工艺,继续生产全兴大曲。1989年易厂名为四川省成都全兴酒厂。所产全兴大曲1959年被命名为四川名酒,1958年、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及金爵奖,1963年、1984年、1988年在全国第二、四、五届评酒会上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1989年第五届国际评酒会上获金奖。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如今,渭南人创造的美酒全兴大曲,越来越得到爱酒一族的追捧,为祖国强盛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为它奉献了一生的王启尧、王启文,却早在1988年和1969年,就默默无声地在老家渭南县官道镇王新庄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们唯愿他们在天之灵,能看到自己亲手酿造的全兴大曲辉煌的今天,而含笑九泉。
 
  本文参考书目:三秦出版社《渭南县明清及民国工商业简史》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