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知识付费是骗局吗?

时间:2017-11-0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刘远举 点击:
知识付费是骗局吗?

知识付费成为风口,先行者赚得盆满钵盈之后,理所当然、从来如此,知识付费突然又变成某些文章所说的骗局了。在这些文章中,生出许多概念区别,如“知识”、“知道”、“道理”、“二手知识”等等,然后告诉大众,你付费得到的不是“知识”只是“知道”,只是“二手知识”。
 
这些词有区别吗?不妨先看看知识到底指的什么。
 
对于知识,柏拉图的观点是,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被验证过,正确的,且是被人们相信的。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是: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但正如罗伯特·格兰特指出,尽管“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激发了世界上众多伟大思想家的兴趣,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
 
 
所以,“知识”本身并无一个确定的概念,很难在“知识”与“知道”、“道理”、“二手知识”之间做一个精确的划分。既然如此,这些区分,也不能说错,但是,对于大众而言,却是无用的废话。
 
目前的知识付费,当然是“二手知识”。所谓二手知识,顾名思义,指的那些并非最新的、原创的知识。不过,人类的知识分发体系,也就是教育体系中,从来都是二手知识。高中老师教的洛伦茨定理,本科经济学老师教的边际效应,都是几百年前的二手知识。而最新、最前沿的数量经济学、大脑神经元、行为经济学、引力波的原创的、最新的知识,对普通人来说,既不可行,也没有太多的用处。
 
还有观点认为,花钱买了知识付费,到头来也得不到改变与提升,更不能实现升职加薪,获得成功。这也是正确的废话。
 
有了知识不一定等于提升、改变与成功。获得知识只是第一步,知识只是一个充分条件,而非必然条件。学习了有用的知识,还需要领会、转化、掌握。“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有可能过不好一生”,学习知识只能让一个人多识记一些知识,但从来不能保证应用这些知识,改变自己、自我提升、成功、过好一生。别说每年付出的一两百块,那怕每年付出一两万,还得拼命考的北大毕业证,也不能保证人的成功与幸福。那么,为什么对知识付费要如此高要求呢?
 
所以,是否二手知识,是否达成提升与成功,并不能论证知识付费项目是骗局。实际上,对于一些本来就不清晰的概念,如果想混淆它,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出暗藏私货的定义。那些文章,给出很多精确的概念区分,表面上是在论证知识付费的不可能性,实际上,是把知识付费的概念,转化为“观点付费”、“创新付费”、“应用付费”,继而转化为“成功付费”、“提升付费”,然后,通过“没成功”,“没提升”来论证“不是知识”,最后,得到知识付费是骗局的结论。
 
 
其实,人类获取知识,几乎都是要付费的。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上乐高课、上钢琴课、看病、咨询律师,都是付费的,本质上就是购买知识。这些知识的付费,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对知识本身进行付费。比如,咨询律师、看医生。他们的知识虽然是公有的,比如法条、医疗知识,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就变为了专有知识。客户、病人为这个知识本身付费。此外,还有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版权、都可以看做为了知识本身付费。
 
第二类是知识是公有的,也无需针对单独场景进行应用、变通,比如,物理知识、经济学知识、相对论等等,所以,无需对知识本身付费,但是,却需要对获得这些知识的渠道付费。比如,图书馆里的书中有知识,进图书馆看书,得花100元,办理借阅证,这也是知识付费。老师也算是知识的渠道,学费,不是为了知识本身,而是为了讲解知识的劳动,也即获得知识的渠道付费。
 
很多时候,这两类场景是相互交错的。比如,高中物理知识虽然是公有知识,但一个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深入浅出的讲解的老师,他的工作中涉及的知识,不但包含物理知识本身,也包含他自己独有的,关于如何讲解的知识。他不但是知识的渠道,同时也是“如何讲解”这个知识的创造者。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名校、名师的价格更贵。因为从知识付费的角度出发,学生不光为知识的渠道付费,也为老师的独有知识付费。
 
从这个角度继续分析,现在的知识付费,是一些很浅的知识,几乎都是公有知识,二手知识。这些知识在教科书、图书馆、维基百科里都有。有一些途径要钱,有一些不要钱。
 
那么,当下的知识付费,首先是付的渠道费。付费一款知识付费APP,与过去订阅报纸、交学费上学、购买教材、订阅最新的付费新闻,没有实质性区别。最起码,很多知识付费APP,读出来,让你在地铁上,刷牙的时候听。这个工作,即使没有知识的含量,也有劳动,也是一款传播知识的渠道产品,也需要有经营的才能。
 
其次,文章的组织,材料的组织,多多少少也有专业性。简单的说,一个人的文章你看不懂,就放弃了,而另一个人在仔细研究受众,分析他们的所知、欲知,然后,整理、联系热点、深入浅出,写出、甚至帮你还体贴的读出来,让人豁然开朗,这里面,就有传播领域的专有知识在发挥作用。
 
所以,现在的知识付费APP,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以前杂志、报纸、有线电视的另一种形式。知识总是要付费的。一年花一顿饭的钱,几包烟的钱,并没有亏本,也不是骗局。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