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中国史怎么就不是历史学了?(2)

时间:2017-06-2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曹东勃 点击:
 
专业的细分,以及由此形成的专业性大学,在九十年代的第二轮院系调整、合并浪潮中转向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试想商科、法科类高校,可能每个学校都会有十几个二级学院,但是颁来颁去的学位,很可能主要就是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这三大门类。如果放到综合性高校,实际上就是一个商学院(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一个法学院的建制。从专业起步、经历了小马拉大车、学院办大学的扩张过程后,要直面的要害问题是如何办出特色、守住特色。
 
 
大学的机构建制和治理结构是学院本位的,国家的绩效评价和社会的第三方评估则是学科本位的,这两者就有错位和冲突。如何协调各个学院的资源统一应对垂直管理的学科体系的要求?专业性大学又开始探索“大部制”改革,以学科大类来设置“学部”。另一方面开始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招生过程中跳过“专业”这个第三层级,转向按“大类”这个第二层级来招生,前两年共同培养,第三年再细分专业方向。
 
上述过程实质上是以时间换空间,逐渐消化苏联模式的弊病,逐步实现从单科性向多科性的运动和从多科性向综合性的复归。然而,这种运动式的学科调整,也必然埋下重复建设进而“恶性踩踏”再进而“壮士断腕”的种子。这新的一轮“双一流”建设,本质上就是对此前持续了近二十年盲目扩张的高等教育的一种骤然收敛。
 
现代科学需要专业化,但是专业本身是对科学、知识的一种划分,它本身也有覆盖不及、“招呼不周”之处。国际经验至少可以给我们两点启发:
 
其一,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目录应当逐步统一至少是应当有效衔接。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CIP-2000就适用于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英国的学科专业目录JACS也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学科专业分类体系。打破四年的时间壁垒,打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按照超越更长远的学制来规划安排人才培养的进度和节奏,这大概是一个趋势。
 
其二,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学科大类)、二级学科(专业)这样的三级管理目录的综合性程度仍然有待提高。英国、德国的学科门类是粗线条的,日本把中国学科体系里的文史哲三项合并为人文学科,把商科(经济学)、法科划分到社会科学学科。按照一级学科授予学位和培养人才,大概也是一个趋势。
 
 
中国现行的高校学科体系绝非完美,还有相当多的漏洞需要去补足和完善,这可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也许到那时,只知历史学而不知中国史属于历史学的荒唐事也会少一些吧。
 
(原标题:《“中国史非历史学”背后的学科体系问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