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用心灵感应现象解决问题的“CIA精神特工小组”

时间:2016-10-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金圣荣 点击:
CIA读心术(全文在线阅读)   >  4 用心灵感应现象解决问题的“CIA精神特工小组”
  
  确切说来,“第六感”、“心灵感应”等种种灵异现象不能算作CIA的正常研究课题,因为这些都带有非常浓厚的奇幻色彩,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可以完全掌控它们。在欧洲中世纪王室接二连三地被推翻之后,就流传出了很多关于“伯爵”、“死亡骑士”、“遗孀”等恐怖故事,加之人们以讹传讹,将那些非常不靠谱的事件加以扩充改编,就变成了一系列有关于心灵感应的故事。
  
  比如有一位年轻女子在自己家里干活,突然眼前出现了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突然跌倒在地、不省人事的一幕,而没过多久,家里就传来电报,说是她的父亲刚刚去世了,情形和她所“看见”的一模一样!关于这一类消息的真实性人们未置可否。另外一个传言就更显得缺乏客观依据了,这就是一时间风靡整个欧罗巴大陆的“电梯灵车故事”。根据当事人的回忆,他在事发前一天晚上,听见楼下非常嘈杂,便打开窗户向外看了一眼,结果望见楼下停着一辆灵车,赶车的车夫长着鹰钩鼻子,车夫冲楼上的这位喊道:“快上来吧,还有一个位子!”而他则吓得赶紧关上了窗户。到了第二天,当当事人走到电梯门口的时候,拥挤的电梯里探出一个头来,同样对他说道:“快上来吧,还有一个位子!”令人惊异的是,眼前这个人和昨晚那位车夫看上去一模一样,也是长着让人过目不忘的鹰钩鼻子!当时他吓坏了,一口气便逃开了。没有过多久,消息传来,那可怕的电梯竟然坠毁了,内中无一人生还。
  
  这样的故事、报道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甚至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但是在西方世界,类似于这样的灵异故事却屡屡登上报纸、杂志的头条,一些小说作家也在这上面大做文章,从而激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他们积极地探讨这一个话题,任何一点“证明灵异现象确实存在”的成果都会带来轰动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CIA的领导班子坐不住了,终于1960年的“鹦鹉螺”事件点燃了CIA成立“精神特工小组”的导火索,于是一个看似荒诞的研究方向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
  
  “鹦鹉螺”是美国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法国杂志《生活与科学》在1960年2月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美国海军在核潜艇上运用超感官知觉》。文章作者是一名叫做梅萨蒂的年轻人,他声情并茂地描述了在“鹦鹉螺”号潜艇上发生的神奇心灵感应始末。
  
  在梅萨蒂的文章中,人们看到,整个实验的负责人是位高权重的W·H·鲍尔斯上校。参与实验的人有两个,一位是来自迪克大学的大学生史密斯,另一位是坐在“鹦鹉螺”号里面的琼斯上校。潜艇由安德森船长驾驶,共计旅途达16天。
  
  在这每一天里,史密斯都处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状态之中,他被关在威斯汀豪斯的实验大楼里面,按照计划,他每一天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对外发出两次“超感官视觉信号”。这个时候,游弋于北冰洋洋流深处的琼斯上校就负责“接收”史密斯发来的消息,将它们一一画在图纸上,封好,交给安德森,由安德森将这封信注上日期,锁进保险柜。而且整个实验过程当中,琼斯也是不能和其他人交流的。
  
  “鹦鹉螺”号完成航行,抵达格罗顿之后,梅萨蒂写道:“他们谨慎地将信封从保险柜中取出,派专车送往附近的军事基地,然后再通过飞机交到鲍尔斯上校手里。鲍尔斯第一次打开了那些信件,逐一登记在表格上面,结果发现,史密斯所“看到”的图形和琼斯所画的图形,一致率达到了70%。”
  
  在冷战的大背景之下,世界各国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未来战争的胜利者将是那些拥有心灵感应和特异电子武器技术的国家。所以当梅萨蒂的文章发表之后,前苏联最先着急了,他们不允许坐视美国研发出如此强大的未来战争武器。列宁格勒大学教授瓦西列夫吹响了号角,在前苏联政府的支持之下,瓦西列夫很快就在列宁格勒大学建立起了一个专门研究心灵学的实验室,专门负责研究心灵感应现象。两年以后,瓦西列夫出版了一本著作《遥距影响实验》,专门阐释远距离操纵与未来战争之间的关系。
  
  在1966年瓦西列夫去世之前,前苏联一共成立了20多所超现象研究所,每年拨出的研究经费在1300~2100万美金之间。
  
  这一个消息又被美国间谍打探了去,美国政府绝不允许前苏联人超过自己。于是很快CIA开始从各个角度对前苏联进行研究渗透,而且这一个研究的范围,还延伸到了前苏联心理学电影上面。实际上,要查看一个民族的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们在说什么,在讨论什么,这种通过文化界来评估前苏联人思想的道路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古往今来,前苏联历史上诞生了不少优秀的思想家、哲学家,以及心理学家,有学者指出,人类在寒冷的环境当中更容易思索,这也就更能解释为什么在东欧的土地上活跃过列夫·托尔斯泰、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马克西姆·高尔基、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这样的世界顶级文人了。
  
  在世界电影史上,前苏联电影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很多电影理论的奠基人也都来自这片土地。当人们对比其他国家同一时期的电影状况时,可轻易发现前苏联电影带有明显的文学气息。在心理学方面,比较著名的有《洛丽塔》、《雁南飞》等。严格说来,《洛丽塔》不能算是前苏联人的作品——它的原著作者纳博科夫虽然出生在前苏联,但是后来移居到了美国,这本巨著先后被翻拍成的电影,也都是由欧洲导演主持的。尽管遭到了种种的质疑,但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将这一部关于不伦之恋的电影划归到前苏联电影的研究历程当中去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