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感谢室友不杀之恩”

时间:2013-04-1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红茶紫烟 点击:

          继马加爵杀害室友、复旦大学投毒案、南京航空大学口角杀人、清华北大投毒案等等,人人仰慕的大学校园现已成为人人自危的恐怖之地。“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时下很流行这样的段子,仅仅是戏言吗?但愿这就是戏言。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这样的戏言为何出自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口中?这样的惨案为何频频发生在大学校园?而且稍作比较会发现重点高校、优秀学生间的问题偏多,为什么?!

          前两天给搜狐教育写了一篇特约稿关于复旦投毒案嫌疑人的心理分析,有看懂文章的也有更多看不明白的,于是有人质疑为什么警方还没有定论,我就写上嫌疑犯心理分析了?还在文章中替嫌疑犯惋惜?首先,心理分析的视角一定跟司法审判扯不上关系。哪怕一个杀人犯在心理师眼里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他的犯罪行为也是有过程的,他不会是天生的丧心病狂之人。在心理师的眼里但凡自杀的,被他杀的和杀伤他人导致自己命绝的,其实都有他们各自的心路历程,但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活命心理力量的机会,他们有生的希望的想法,他们都不会把路走绝的。求生、求好是任何一个人的本能。严重心理问题的形成是需要过程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这要看过程中是否有人会觉察自己,会想办法疏通缓解自己。

          上一篇文章中我指出嫌疑人的心理消极东西、内心冲突矛盾压抑的东西比较多,有读者提出质疑说生活在当下,谁的压力不大?是的,压力是一个人活着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责任感和价值的体现,压力人人有。然而压力积累是有限度的,压力的叠加是需要有办法疏泄的,压力起伏大也是有阶段性的。有的人压力大,会想到运动、旅行和找人找团体聊聊天,有人会用转移分散的办法,有人会找专业咨询机构求助,总之,更多人会有觉察、会有条件去调整。经常我们会听到周围人说最近压力大想出去转转,想病假休息下,想辞职,想跳巢…… 而作为从事医学研究和工作的复旦精英们,尤其是黄洋和嫌疑人,他们都那么优秀,他们怎么肯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怎么肯拿出时间来调整自己呢。如果投毒罪犯不是嫌疑人林某,那么是黄同学的身边人应该没有争议吧,这个身边人——亲密敌人、坏蛋、杀人犯也是精英一员吧,为此这一点也许可以供我们思考为什么惨案频频发生在高校和重点高校。越是优秀的人越想更优秀,越容易给自己压力多也就越脆弱。同样的毕业问题,论文答辩问题,择业问题,失恋问题就会使一些人走投无路出现各种回避甚至跳楼等恶性事件,也同样会使一些人经历历练后更加成熟,这时建议想想马云应聘择业的例子。

          写这篇文章一个如上想提醒大家觉察自己的内心,了解压力以及排解的办法,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个想法更希望每个人还可以有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沟通互动能力。 很多人对自己的言行是否已经伤害到他人是毫无知觉的,他们不是有意的,他们是不了解自己已经伤了人心的,于是有些被害者死得相当委屈和莫名其妙。咨询中我们会发现家庭中,恋人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我们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究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能够招惹身边人这样大的仇恨。拿家长对待孩子的例子最好理解,哪个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互动不是出于爱?可是为什么会有很多孩子叛逆仇恨自己的父母?因此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学习和重视绝不是一招一式的走形式。大学校园里很多学习优秀的孩子,智商没有问题,然而情商的提升恐怕更重要。关于这一点恐怕要牵扯到我们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了,那么作为家庭,我们给予了孩子什么?其实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给予孩子的心态示范和让孩子习得与人之间的互动更重要。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摩擦究竟有多大会导致杀身之祸?原有的压抑+现实压力事件的诱导=重大的爆发力。

          综上,“不杀之恩”戏言带给我们很多思考,让悲剧不再上演我们需要行动.。最后更想说的是这样的事件也毕竟是极个别,我们没有必要如此这样的恐慌和消极面对。仅此事件我们是否该考虑开始如何提升自身的感知觉能力,如何提升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大家都能够像俞敏洪学习,他后来创办新东方是源于他的几个当年室友的鼎力帮助与合作,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境界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事实上像俞敏洪、王强等等这样同学室友的互相支持合作创业,相伴人生更精彩的例子更多,因此感谢和感恩我们的室友和同学是必须的。

 
红茶紫烟原创文章,个人空间转载请注明出处:腾讯博客【一天一个太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