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不要忽略父亲的角色——用直译名“我们需要谈谈凯文”,不是更好吗?

时间:2023-06-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插画的芯 点击:

  这个译名如此直白的把问题抛到我们面前,让我不禁猜测,译者在理解这部影片时同样油生了诸多疑问,面对凯文极端到令人发指的行径,觉得实在无法从现实世界中找寻到一些能够作以解释的理由。

凯文怎么了

  “凯文怎么了”是原着小说中记者事后围堵Eva时提出的问题,但是用这句话来提炼整部作品或是影片,个人认为,远不如原标题的直译“我们需要谈谈凯文”来得巧妙。

  事实上,这个标题暗藏着一个小小的线索,不妨说,它就是作者提供给诸位的一个思考方向,令人们不至于像毫无头绪的记者那般,傻而单纯地问出一句:“凯文怎么了?”不过也是,如果没有看到那段卡司和导演的幕后采访,我也可能永远无法意识到原标题“We need to talk about Kewin”有多么重要。在那段采访中,众人的解读无疑让我心中那块若隐若现的石头终于浮出水面,长舒一口气后,也觉得自己有理由反驳部分朋友提出的类似魔鬼诞生、极端人性等远远脱离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论述。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win”,主语we其实涵盖两个主体,母亲Eva以及父亲Franklin,可是很遗憾,几乎没有一篇影评提到父亲在Kevin人生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大家都在用心地剖析母子二人的畸形关系。但在上述的访谈中,Franklin却是一个被众人高频提及到的角色。

  对我个人来讲,观影中至少产生了三次明显的警觉。第一次,我发现Franklin从来没有在教书认字或者衣食起居方面对Kevin予以过照料——传统典型却深受诟病的男女分工。第二次,Franklin和小Kevin在客厅打电玩,Kevin不停疯狂大喊 “Die, die, die...”身后的Eva话到嘴边却又无奈走开。第三次,二人因为女儿眼睛受伤的意外,开始谈离婚抑或是分居,Franklin表示,监护权归谁很明显,没有什么需要商量的余地,Eva用反问反驳,这些被楼上的Kevin无意间听到;翌日(或许说更往后),出现一段Frankin和小女儿共舞的镜头,似乎在暗示Frankin已经做出了选择。

  那么,在这里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父亲从来没能对儿子可能存在的异常行径予以正面指正,永远buddy buddy的称呼他,那些鼓励的话,那些谓之美好的父子时光,是真正能给这个孩子的成长积极地添上一笔吗?没有责备,没有打骂,难道就意味着结局会走向积极阳光?

  Franklin的做法,可能是大多数美国父亲引以为傲的“方法论“。那些源自父亲关切和关怀,看似暂时冲断了母子二人之间的对撞,其实却没有一刻让观影的人感到relief,那些不痛不痒的赞美,更像是例行公事,有什么情真意切可言。这套方法论中,所谓的鼓励代替责备,本质上,是针对现存的问题简单化处理的某种策略,得到的效果,说难听点,甚至可以等同于逃避及忽略。

  实际上,他需要你的训斥,他需要你的严词禁令,他需要你对他说不可以。按照Kevin的饰演者Ezra Miller的说法,Kevin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父亲面前是个厉害的演员——想想看,每当Eva极其敏锐地识别出Kevin的表演,用百感交集地眼神看他在父亲面前“扮演”着乖儿子,此时的Franklin,毫无察觉。

  Kevin杀了Franklin,两箭。

  影片中使用的《十面埋伏》让人深刻。有人说觉得跳戏,但BGM的作用不单单是去贴合场景或者说试图引发观众共鸣,它有可能只是单单为片中的某一特定角色服务,服务于Ta的视角以及心理状态。

  其实不难发现,本片的视角始终立足于母亲Eva。这便意味着,所有镜头所展现的情绪,是偏主观的,放大,而非一个旁观者理应当产生的情绪。就好比《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一共三部电影,"him"、"her"、"them",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视角,而不同视角下的人物塑造完全不同,这在"him"和"her"中对比得极为明显,唯有在"them"这一更为客观的视角下,我们才有资格对事件的真相评价一二。

  片中关于Kevin的所有镜头,可以说都是外人视角。我们跟随Eva的视线注视Kevin:儿时教学时他令人匪夷所思的叛逆;从诊疗室走出来的他被医生夸勇敢;忽而打开门撞见他在做不可描述的事情,随后立刻退回去;撞见他在看自己的橱窗海报;叫他去吃饭,临走前他的囫囵吞咽,餐厅里他的坐姿;和丈夫讨论时,抬头看见他——Kevin没有属于自己的视角。

  而Eva在片中所展现出来的恐欲,焦虑,憔悴等等,正是导演试图通过将Eva的负面情绪用主观的方法淋淋尽致的展现出来,来实现一种“巧妙”的误导(以此理解那《十面埋伏》便顿觉顺畅很多)。我们“误入”Eva的情绪世界,感受着脆弱不堪的一面,之后又跳脱出来,从旁观者视角进行指指点点,但凡如此,可能就无法看到,这个恐惧的母亲同样在努力适应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生活变化,她试图担起责任的样子是我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无数母亲的心酸缩影,何故要让她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