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志存高远,有梦就能圆(4)

时间:2023-06-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问道|宿春君 点击:


    一次韩信触犯军法,同犯中已有十三人被斩首了,当刀斧手来到韩信面前时,韩信看着监斩台上的滕公夏侯婴大声喊道:“汉王不是要争天下吗?那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大惊,他仔细观察,韩信相貌出众,气宇非凡,便下令为韩信松绑。夏侯婴跟韩信一交谈,大喜过望,便立即向萧何、刘邦推荐。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也并没有特别重用他。

    刘邦的丞相萧何,却善于识别人才,他和韩信结识并谈了几次话后,认为韩信是个奇才,就多次在刘邦面前推荐他,但刘邦颇不以为然。韩信见自己在汉王处也不能为用,便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来不及报告刘邦,就亲自连夜追赶韩信。

    韩信在萧何的劝说下,又返回了汉营。这时有人禀告刘邦,说丞相萧何跑了。刘邦大怒,好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隔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刘邦,刘邦又喜又怒,质问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萧何回答说:“臣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者。”刘邦问:“逃者是谁?”萧何说:“韩信也。”刘邦又骂到:“逃跑的将领有数十人,你都不去追,偏偏去追一个韩信!”萧何说:“诸将易得,像韩信这样的人,全国没有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为王,就用不着韩信,如果想要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大王您自己决定吧!”于是刘邦按萧何的建议,选了吉日,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被拜为上将后,最后提出“东出陈仓,还定三秦”的战略。刘邦采纳他的建议,于同年八月东出陈仓,平定三秦。后来,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终于打败项羽,平定了天下。

    历史经验与智慧:

    小不忍则乱大谋。韩信可谓是一个聪明顾大局的人。如果当时韩信一怒之下杀了那个无赖,吃了官司置身于牢狱之中,还谈什么抱负。能够明白轻重,分清大小的人具有成大业的潜质。

    司马迁写《史记》——把苦难化成动力

    有时,为了完成伟大的使命,一个人常常需要忍受各种各样的屈辱。能够忍辱负重的人不是懦夫,而是真正的强者。

    汉朝太史令司马迁因替败军之将李陵说了几句辩解的话,而使汉武帝勃然大怒,被定罪投进了监狱。

    开始,司马迁认为入监狱是件极不光彩的事,就想绝食自尽。转念一想,他又认为这种想法是荒唐的,因为自己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那就是他正用全部精力编写着一部书——《史记》。这书刚刚酝酿成熟,万不可放弃。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过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曾是汉朝的太史令。受家庭的熏陶,司马迁从小就对研究历史很感兴趣,并立志长大要编写一部全面记载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史书,留给后人。

    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游历全国各地,搜集史料,为他的宏大构想做着充分的准备。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遗址;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刘邦起兵的情况……经过游览和考察,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掌握了诸多史料,为他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的博学多识,深受汉武帝的赏识。司马谈死后,司马迁受皇封,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当上了太史令。

    随着史料的增多和思想的进一步成熟,司马迁开始着手编写《史记》了。

    可是,他万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他竟遭受了残酷的宫刑。

    一连几个晚上,他总是难以入睡。趁着夜深人静,他苦苦地思索着: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编写了一部《春秋》;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下《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这些宏伟著作,都是作者在困苦环境中和心情郁闷时写成的。每每想起这些,司马迁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些先贤忍着痛苦奋笔疾书的情形。他们能够如此,我为什么不能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从此,司马迁把所有的痛楚和烦恼都抛在脑后,全身心投入到了《史记》的编写中。

    日月轮回,寒来暑往,司马迁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