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若我们独观杨之后【杨之后观后感】

时间:2023-06-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PIDAO 点击:

  篇一:构建

   能在上影节偶遇这样的片子对于自己而言确实比较惊喜,对于软科幻的了解实则还停留在《机械姬》的基础与《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新颖上,加上对《2001太空漫游》,《机器人大师》等科幻作品的了解,再观《杨之后》,便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理解。寻思着,闪过了石黑一雄的演讲词:

若我们独观杨之后【杨之后观后感】

  “这一切造成的结果是,随着我逐渐长大,远在我动过用文字创造虚构世界的念头之前,我就已经忙不迭地在脑海里构建一个细节丰富、栩栩如生的地方了,而这个地方就叫做“日本”,那是我某种意义上的归属所在。” 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石黑一雄很小就在英国长大,对于家乡日本的了解只有自己从纯日本血缘的家庭讲述与记忆中感受“是的。那里就是日本。日本就在那里。”那段经历和他的作品《克拉拉与太阳》中克拉拉立在橱窗里观察世界的情节有着巧妙联系。回观杨,来回重构的生活,出生起便被下达的指令,镜子前的反思。同样,杨也在构筑他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将更加鲜活,更加个人。从影片里所讲述的这个家庭也不难发现,潜在的构建之意凝合成了一种世界观,一种现实之内的浪漫,渐渐地,我们也走入了这部作品。

   篇二:寻找

   观赏完作品的唯一感受,我将它与雷诺兹的小说《齐马蓝》联系在一起。初次接触到齐马蓝确实是在《爱,死亡,机器人》中,短片里迸发的巨大吸引力促使我去寻找了它的溯源。小说里的细节自然比动画要丰富。记者很难得地收到里齐马先生的邀请,前往他的小岛,记录下自己最后一件艺术品,在前往小岛前,记者所带着的“帮助自己记忆的机器人”受到了拦截。在到达小岛后,齐马将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向记者讲述,从泳池里清理蓝色瓷砖的机器人到拥有思考的记忆体,对于齐马来说,他创造艺术品的本质只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探索,那抹蓝色,被称之为“齐马蓝”的颜色,在任何作品中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这也就是他的寻找。

短篇小说《齐马蓝》作者阿拉斯泰尔•雷诺兹

  在《杨之后》中不难发现,回观杨的记忆,在烁烁闪耀的金色记忆点里埋藏着他对生活环境的探索,随之变成寻找,寻找促使思考,思考促使他成为了“新人类”。

   最后,杨看着相机取景框里一家三口的身影,他迟钝了。和寺山修司的作品《幸福论》中“赛马的马儿为何奔向终点?”的问题很像,竞争?惩罚?自愿?强迫?但无论如何,在战场上,在赛道上死去的马儿是被铭记的,是幸福的。既然如此,那杨的牺牲便有了答案,也许在一个令自身难忘的家庭里默默离开是给这个家庭留下的最大幸福。而对于自己也是解脱,不再需要思考,不再拥有感情,这可能是他所寻找到的一种幸福吧。

  篇三:记忆

   影片的所有线索,所有推动故事继续的内核动力可以归结为两字—记忆。还是运用到上文提到的作品《齐马蓝》,在小岛上,齐马向记者解释了为什么要拦截帮助记忆的机器体。和挑选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一样,在我们的固有记忆里我们知道自己更喜欢白葡萄酒还是红葡萄酒,而机器人所记录的就是我们的固有记忆,自然就会帮助我们选择,但这就大大失去了记忆存在于我们的意义,如果我今天想要尝试一下另一种葡萄酒呢?如果我忘了我更喜欢哪一种葡萄酒?所以,记忆的意义就在于遗忘,模糊是记忆的本质,而不是准确。再看《杨之后》中犹如碎片,断断续续的记忆库成了我们为之思考,为之沉默的介质。丰满摇曳的绿枝,微风轻抚的嫩草,澄澈的云朵,凹凸不平的镜面,喧闹,嘈杂,恬淡,自省。在打开一级档案,那份宁静,悠扬的自然声缓缓流入脑海,再次,落下了泪水。

  篇四:自省

   上一次能让我有类似的感受是《星际探索》,搭配范霍特玛的摄影,视觉上带来了无比的震撼。若说《星际探索》是因画面而受到震撼,那《杨之后》多的是因配乐与巧妙的调度。相信这样的调度也是源于导演郭共达在学习宫崎骏之沉默的艺术(这方面个人觉得studio binder讲的很好,在b站也能搜到)。

  故事结构可以和《一一》类比,同样是在开头引出一个重要人物的暂时离开,紧接化为一种精神形象,之后围绕这一线索叙事,婷婷会坐在床旁向昏迷的阿婆倾诉,洋洋随着母亲来到一旁,不知道如何与阿婆分享,最终,这些都归于每个人物对自身的反思,洋洋立在阿婆的遗像前拿出日记本娓娓道来的一幕属实经典。《杨之后》中,杨的离去,小女儿的念叨,父母的争吵,最终也化为了互相倚靠在沙发,接受离去,接受事实。此时的自省就不再停留在杨,逐渐的他会蔓延其他人物,蔓延荧幕前的观众。当然,《一一》的人物细节更为丰满,剧作张力更足也更为真实,《杨之后》则是写了一篇散文。

   “当下,我们整个世界都在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危机和创伤。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才会发问:我们通往何处去寻找意义?面对生命的逝去,和我们应对的方式,有时非常贫瘠无助,甚至可能让人无法承受。但我希望,无论是对于疫情还是生活本身,我的电影《杨之后》能与当下产生共鸣联结。”就个人而言,真的非常喜欢《杨之后》所带来的思考,软科幻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如此。影片放映完,掌声雷鸣,在片尾看到了教授的名字。我走出影厅,此时正好雨过天晴,阳光从乌云的间隙里穿透,照亮了前面的花台,那有一束被包裹的向日葵,太安静了,车变慢了,人变多了。随着湿润的空气,再一次,眼泪落下,这一切实在是太安静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